不知道清代乾隆年间,是怎样的祸事或者战乱让王化沟村的先祖们逃到这里?如果从地图上看,坐落在管涔山间的村子处于重重山陵中,即使是现在,沿路依然人迹罕至。

村子坐落在半山腰的悬崖边,依山势坐北朝南而建,不算很长,从村头到村尾最多也就1华里。特别的地方在于,山崖几乎没有平地可以筑屋建房,村人们将村子建成了悬空村——一根根木柱支撑起一条悬在半空的街道。
从宁武火车站下车,要么直接包车前往,要么转车道东寨镇然后包车。

车子到了可以看到半山腰村子的地方,沙土的山路太过陡峭,轰鸣着下滑,只能步行,看看上方似乎有卡车的痕迹,有些狐疑。司机师傅争辩:“那条车道不通这里的。”他指指这条山顶已经看不见道路的石板路:“从这儿走。”
走到山道跟前,居然还有一条深溪,两根原木就是一座桥,深吸一口凉气。幸好是旱季,水浅,踩着石头跳过水面,开始爬山。
娇娇一边在破碎得摇摇欲坠的阶梯间攀行,一边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这次不是休闲游吗?怎么又开始hiking了?”我和解在边上喘着气咯咯乱笑。

爬到一半,已经可以平行着看到村子。
差不多到村子的时候,果然没有了台阶。小心翼翼上坡,抬头看到的就是村头。一头毛驴怔怔地看着我们。它身后唯一的琉璃瓦矮房,就是当初建村的根本——一道从不干涸的山泉。
回头看来路。

建在山崖边的木栈道,前后加起来其实也不算长,最多也就3、4百米。有的地方已经破损,有的地方缝隙极大可以直接看到山崖,更多的尤其靠近山基的地方,已经被泥沙、草木和动物的干粪填塞得十分紧密,浑然一体。只要不靠近栏杆,根本不会想到走在半空里。


整座村子只有20户、60人左右,真正留在村里的人估计更少。沿路,齐整的房屋并不多。即使这是一个周末,除开空气中飘荡着的浓郁驴羊粪味,沉寂到了极点。



路边放了不少原木料,看来栈道一直在维修当中。不知道,将来这里会不会是一个收取门票的景点?崖下梯田边的凹陷处,放着一座巨大的石磨,自有一种“管他风雨我自耕”的沉静。

这里,可以看到山下等待我们的车子。

山崖下估计是一个储藏的好地方,又一个天然小仓库。

终于看到几个村民,自如地闲谈着,或者干着自己的话,毫不在意我们这几个不速之客。


从跟前走到身后,老先生吸烟的姿势丝毫未变。


远远走来的这对母子,慢悠悠地,好一会儿才走到我们跟前,原来是兜售灵芝和蘑菇的。见我们摆手,又消失不见了。

整修栈道的闲暇,就算看着山野或者手指,也比我们这几个外来人有趣得多。

睡得好香!

洗土豆的一对老人。

不约而同对我们产生兴趣的是这些动物。这头驴,简直是看门驴,我稍微有靠近它家门的意思,它就警觉地嘶鸣,甚而磨磨腿。

这只馋嘴鸡,自村头我们叫了它一声,给了半片麦片饼干,丝毫不在意我们计划着炖汤肯定一级棒,就此跟着我们到村尾。

具有明星范的小羊,对着三个镜头丝毫不惧。

在村子对面的大路上(可惜不通我们车子停着的地方),可以看到整个村子。靠近山顶的山崖里,居然还有一排木栅栏,瞭望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