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课堂】:k线图分析理论·K线组合图解

标签:
股票课堂k线图分析理论k线组合图解老孟股票 |
分类: 谈股论金 |
并列线是由两条开盘价和收盘价基本接近、实体长度大体相当的图线组成。
1、在个别情况下,处在天顶部位的并列阴线,不要求是向上空跳的形态,只需要两条阴线的开盘价、收盘价和实体的大小均符合并列线的组合要求就行。
2、并列阴线或并列阳线,指的是它们实体部分的并列,一般不考虑上下影线的长短。当然,当股价下跌到较低的位置后,出现向下空跳的并列阴线,这两条阴线(或其中的一条)带有较长的下影线,更能说明见底信号的可靠性,更可放心操作。同样道理,如果在天顶部位出现的并列阴线,带有较长的上影线,就更可确认股价已涨到了极限,应赶紧卖出。
杯柄形是一种持续上升的形态,它跟随上通道的突围而形成一段整理的时间。杯柄形态可分为两部份:杯及杯柄。当某时段价格上涨,一个杯形随之而形成,它的外观好像一个碗或者圆底,亦像是一个呈U字的形态。因为与V形相比,U形比较平坦,故此杯形可以确定是一种在底部具有强烈支持的整理形态。
3、刺穿线(Piercing
Line)
刺穿线与乌云盖顶是相互对应的一种图形,它是发生在下降市场的K线组合形态。它形成于下降趋势中,第一天的长阴线实体保持了下降的含义;第二天的跳空低开进一步加强了下降的含义;然而,市场后来反弹了,并且收盘高于长阴线实体的中点。此行为引起一个潜在的底部,阳线穿入阴线的幅度越大,越像是反转形态。
在个股走势中的实例可以参看下图,结合指标与成交量的综合判断,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2、第二天出现一根长阳线实体,开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最低点。
3、长阳线的收盘价在第一天的实体之内,但是高于第一天实体的中点。
穿头破脚有两只K线组成,表示行情将要转向,穿头破脚第二支蜡烛烛身部分长于第一根蜡烛且蜡烛颜色相反;若是上升行情第一支蜡烛为阳线,若是下跌行情第一支蜡烛为阴线,并且包含了前一根。
上升行情的“穿头破脚”:
穿头破脚在底部出现为向好的穿头破脚,俗称“阳包阴(向好吞噬)”;在头部出现为向淡的穿头破脚,俗称“阴包阳(向淡吞噬)”。
1、阴包阳(向淡吞噬)
2、阳包阴(向好吞噬)
在跌势中,阳包阴(向好吞噬)以两支阴阳烛连接着而构成的,这种形态亦有人把它称为“破脚穿头”。首先出现一枝阴烛(高开低收),即使烛身附有影线,但其长度也颇短。第二支出现阳烛(低开高收),其烛身比前一支阴烛较大,并且完全遮掩或吞没阴烛的烛身。
穿头破脚有两只K线组成,表示行情将要转向,穿头破脚第二支蜡烛烛身部分长于第一根蜡烛且蜡烛颜色相反;若是上升行情第一支蜡烛为阳线,若是下跌行情第一支蜡烛为阴线,并且包含了前一根。
量化:如果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满足以上条件的K线组合,则信号的含义并不强,所以可以通过强化一些条件或者补充一些条件来加强信号的内涵。例如在本例中规定前一日的开收至少有4%的差值,如果是向上穿头破脚的类型,那么前一日的开盘价要高于收盘价的4个点以上。
前一日的K线形体描述:开盘价要高于收盘价的4个点以上。
A1:=REF(CLOSE,1);
A2:=REF(OPEN,1);
AA:=BB/AA>1.04;
今日的K线形体:
B1:=OPENB2:=CLOSE>A2;(高于昨天的开盘)
AA
AND B1 AND B2
最终的公式为:
A1:=REF(CLOSE,1);
A2:=REF(OPEN,1);
AA:=BB/AA>1.04;
B1:=OPENB2:=CLOSE>A2;
AA
AND B1 AND B2
如果是向下的穿头破脚,只需要改动几个数值的方向即可!
插入线与“待入线”、“切入线”的形态也十分相似,同样是由前面的一条大阴线和后面一条小阳线组成。
插入线出现的频率较“待入线”、“切入线”要低一些。
插入线的操作策略
1、低位“插入线”是非常可信的见底信号,应大胆操作。
2、“插入线”的操作方法与“切入线”相同,注意辨别它们所处的位置就行了。
6、锤子线
2、K线的小实体最高价及收市价均在烛体顶部,开市价在最高价之下不远的地方,下影线明显过长,实体颜色(红、绿)无所谓。
3、应该没有上影线,但也允许有,必须非常短,一般认为下影线应是实体的2—4倍。
4、二者,下影线越长、上影线越短、实体越小,这类蜡烛线越有效。
具有强烈的止跌反转信号,如果在连续下跌收阴线的图表上,收出了一根锤子线,很可能意谓着市场将发生反转,投资者可试探性的做多该种股票,等市场给出进一步的见底验证信号后,可逐步加仓。
如上图所示:该图显示见顶后几乎是跳水式的下跌,直到市场收了一根锤子线,止跌反转,从而震荡上涨。在实战中,当看到锤子线后可以尝试性的做多,当以震荡上涨的走势进一步验证锤子线的反转信号时,可以逐步加仓,直到出现上涨乏力时再考虑平仓。
7、碟形(Saucers)
和圆形顶形态一样,碟形是代表着上升的意义,不过上升的步伐稳健而缓慢,并非是大幅抢升,股价每当升势转急时,便马上遭受回吐的压力,但回吐的压力不强,当成交量减少到一个低点时,另一次上升又开始。股价就是这样反复地移升上去。这型态告诉我们:
(1)这是一个上升形态,每一个圆形的底部都是一个理想的买入点。
对称三角形是三角形型态中的一种,“三角形”是图表中最常见的一种型态,其走势属于“整理型态”。
“三角形”整理型态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型态:
1、对称三角形(Symmetrical
Triangle);
2、上升三角形(Ascending
Triangle);
3、下降三角形(Descending
Triangle);
价格在特定范围内波动形成。在其水平出现了徘徊争持的局面,每一次短期回升的高点都较上次为低,但与此同时,新的短期回落,其低点都上次为高,而成交量在这期间呈现下降的倾向。
对称三角形是指将图形上高点和低点,分别以直线连接起来,就可以画出一个上下相称的三角形状,而这两条线最终会相交于一点。
“对称三角形”是因为买卖双方的力量在该段价格区域内势均力敌,暂时达到平衡状态所形成。成交量在对称三角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减少,正反映出好淡力量对后市犹豫不决的观望态度,令市场暂时沉寂下来。
1、一般情形之下,是属于“整理型态”,即经过“对称三角”的徘徊调整后,会继续原来的趋势移动。在一上升或是下跌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种型态。该型态也可说是一个“不明朗型态”,反映出投资者对后市感到迷惘,没法作出买卖决策。
2、行情必须往其中一方明显突破后,才可以采取相应的买卖行动。如果往上冲阻力(必须得到大量成交量增加的配合),就是一个短期买入信号。反之若是往下跌破(在低成交量之下跌破),便是一个短期沽出信号。
2、在“对称三角”形态完成之前,应该不断按照市场最新的变化把形态加以修订。例如行情从三个底点回升,虽然轻微突破从高点连成的阻力线,但缺乏成交量的认同,又告回落在形态中。分析者这时候就该放弃原有的连线,通过第一和第三个短期高点,重新修订出新的“对称三角形”。
3、越接近三角形的尖端,未来突破的冲击力也就越小。在整个形态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左右突破,所呈现的指示信号最为准确。如果价格在“对称三角形”内移动,走过了四分三反复走到形态的尖端才告突破,所呈现的买卖信号无大意义,不宜相信。
4、“对称三角形”的突破,必须以收市价突破形态的百分之三方可确认。
5、如果向上突破形态,一定要有成交增加的配合,否则就不能依赖。如果是往下遗失破,就必须要有低成交量才可相信。有一点大家必须注意,假如“对称三角”向下跌破时有极大的成交量,可能是一个错误的跌破信号,行情于遗失破后并不会如理论般回落。倘若在的三角形的尖端跌破,且有高成交的伴随,情形尤为准确。仅下跌一、二个交易日后便迅即回升,开始一次真正的升市。
6、虽然“对称三角形”大部分是属于“整理形态”,不过也有可能在升市的顶部或跌市的底部中出现。根据统计,“对称三角形”中大约四分之三属“整理形态”,而余下的四分之一则属“转势形态。”
7、“对称三角形”突破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反方向移动(后抽),上升的后抽止于高点相连而形态线,下跌的后抽则阻于连的形态之下。倘若价格的后抽大于上述所说的位置,形态的突破可能有误。
岛形为股票整理型态中的一种
股市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有一日忽然呈现缺口性上升,接着股价位于高水平徘徊,很快价格又再缺口性下跌,两边的缺口大约在同一价格区域发生,使高水平争持的区域在图表上看来就像是一个岛屿的形状,两边的缺口令这岛屿孤立独耸于海洋之上。成交量在形成的岛型期间十分巨大。股价在下跌时形成的岛型形状也是一样。
二.岛形市场含义
股价不断的上升,使原来想买入的没法在预期的价位追入,持续的升势令他们终于忍不住不计价抢入,于是形成一个上升缺口。可是股价却没有因为这样的跳升而继续向上,在高水平明显呈现阻力,经过一段短时间的争持后,股价终于没法在高位支持,而缺口性下跌。
股价不断地下跌,最后所形成的岛型和升市时一样。
岛型经常在长期或中期性趋势的顶部或底部出现。当上升时,岛型明显形成后,这是一个沽出汛号;反之若下跌时出现这型态,就是一个买入讯号。
(1)在岛型前出现的缺口为消耗性缺口,其后在反方向移动中出现的缺口为突破性缺口。
(2)这二个缺口顺很短时间内先后出现,最短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个交易日,亦可能长达数天至数个星期左右。
(3)形成岛型的二个缺口大多在同呈段价格范围之内。
(4)岛型以消耗性缺口开始,突破性缺口结束,这情形是以缺口填补缺口,因此缺口已是被完全填补了。
股价在经过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某日出现跳空缺口性加速上升,但随后股价在高位徘徊,不久股价却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这个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高位争持的区域在K线图表上看来,就像是一个远离海岸的孤岛形状,左右两边的缺口令这岛屿孤立地立于海洋之上,这就是顶部的岛形反转形态;股价在持续下跌过程中也会出现岛形反转形态,股价股价在经过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某日突然跳空低开留下一个下调缺口,随后几天股价继续下沉,但股价下跌到某低点又突然峰回路转,股价向上跳空开始急速回升,这个向上跳空缺口与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处在同一价格区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争持的区域在K线图表上看来,就像是一个远离海岸的孤岛形状,左右两边的缺口令这岛屿孤立地立于海洋之上,这就是底部的岛形反转形态。
1)岛形的左侧为上升消耗性缺口,右侧为下跌突破性缺口,是以缺口填补缺口,这两个缺口出现在很短的时间内,说明市场情绪化特征明显;
2)高位岛形的顶部一般是一个相对平坦的区域,与两侧陡峭的图形形成鲜明对比,有时顶只是一个伴随天量的交易日构成,这是市场极端情绪化的产物,其顶部开始成交量呈递减状,并且左侧量为形态中天量;
3)底部岛形反转常伴随着很大的成交量,如果成交量很小,这个底部岛形反转就很难成立;
岛形形态最佳的买卖点为跌破上升下降趋势线和第二个缺口发生之时,因为在这之前无法确定发展的方向。
岛型反转是一个孤立的交易密集区,与先前的趋势走势隔着一个竭尽缺口,并且与之后的价格趋势相隔着一个突破缺口。在一波价格走势后,价格在过度预期中跳空,形成竭尽缺口,在整理一日至数日后,价格反向跳空,使整理期间的形态宛如一个孤岛。
岛状反转不是主要反转型态,因为它形成的时间相当短,不足以代表主要趋势的意义,不过它通常是一个小趋势的折返点。其理由明显,因为前一个跳空发生后,不久便发生反向的跳空,显见原来既有的趋势在过度预期后,发生后继无力的现象。既有趋势的力道在后继无力下突然间消失,因此反向势力便乘势而起,便发生反向的跳空。这是多空势力在短时间内鲜明的消长结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0252d01012h3d.html
------------------------------------------------
k线图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