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名称的变更看英国教育政策的走向
(2011-05-07 17:07:26)
标签:
英国教育部名称变更教育政策走向原因教育 |
分类: 国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 |
从教育部名称的变更看英国教育政策的走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杨光富
摘要:成立于1944年的英国教育部在其发展历史上多次更名,如1964年改为教育与科学部,1995年又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2001年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而2007年布朗首相上台后将教育部划分为两个部门则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名称变更。纵观英国教育部历次更名,其内在动因原因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要求教育政策不断调整的结果。
关键词:英国教育部;名称变更;教育政策走向;原因
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要数英国教育部名称的变更最为频繁了。成立于1944年的英国教育部,1964年改为教育与科学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1995年又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2001年为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又将其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而最大一次是2007年的更名。2007年6月,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首相上台对教育方面第一重大举措就是将原来的教育部一分为二,即将其重组并拆分成为儿童、学校和家庭部(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和创新、大学和技能部(Department for Innovation,Universities and Skills)。[1]这一名称变化反映出布朗首相执政理念的不同,必将对英国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纵观英国教育部历次名称的变更,可以看出英国政府能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地变更教育部名称,并对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使得英国教育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一、英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变迁和教育部的创立
英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始于19世纪上半叶。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笔总额为2万英镑的教育拨款,1839年拨款增至3万英镑[2]。这是英国教育从教会控制朝教育国家化方向发展的转折点,是国家过问、干预公共教育事业的开端,也是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导权的开端。为了更好地管理监督国家教育,英国政府于1839年成立了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它是英国第一个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它由枢密大臣任主席,它最初是由包括财政大臣、内务大臣在内的五位部长组成的,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议会为发展英格兰和威尔土的教育而批准的所有经费的使用”[3]。1856年,英国政府在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设立一个下属行政管理机构——教育署。1853年,英国又成立了科学和艺术部。1899年成立了教育委员会(Board of Education),它集教育署、科学和艺术部、慈善团体专员的权力于一身。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几经变迁,职能不断变化,直到1944年才正式成立教育部。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R. A.Butler)在议会提出教育法案,很快得到通过,被称为1944年教育法案,亦称为巴特勒法案,该法废除原先只负督导责任的教育委员会,设立全国性的教育领导机构——教育部,以加强中央对教育的集中领导。
二、1964年教育与科学部:重视教育和科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英国教育部于1964年改称为教育与科学部。之所改名为教育和科学部,主要是因为教育和学科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和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科研成果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一系列边缘学科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教育和科学被英国人认为是保持其经济、政治实力的基础。教育与科学部的设置,反映了英国政府欲将教育与科学两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通盘考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英格兰的全部教育事务、威尔士的中等职业教育、整个大不列颠的大学以及民用科学和艺术事务。此外,它还负责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管理[4]。
英国部自改组为教育和科学部后,对科学教育尤为重视。在教育和科学部的领导管理之下,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选从第六学级开始进行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如英国当时实施的SIS课程,即社会中的科学(Science in Society)就属于科学教育范畴。其内容包:保健与卫生、人口、食品与农业、科学史实、能源、矿藏资源、经济中的工业、土地与水等[5]。1985年,教育和科学部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本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十项原则。1986年,英国实施一项新的有关科学教育的政策,即要求对16岁学生实行新的考试制度。新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规定所有的考试至少有15%的内容是有关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6]。1988年开始,英国教育和科学部“中学考试与评价委员会”公布了《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考试的国家标准。1995年,英国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部对中小学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段分别制订了“信息技术”能力要达到的水平。90年代中期,伦敦科学院建立了一个横跨170年的科学普及活动数据库,并提出了对近200年公众理解科学的功能变化之思考。
可以说,正是在教育和科学部的倡导下,英国科学教育在二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和科学对英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毋庸置疑。教育与科学部的名称持续了26年之后,1992年又更名为教育部(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三、1995年教育与就业部:将教育更多地与就业联系起来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知识经济的临近,如何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要求的问题逐渐突出,使英国政府感到教育应当更多地与学生未来就业联系起来,也既要将学校教育的输入与输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以期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6]。基础这样一种考虑,于是在1995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将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成立教育与就业部,原先就业部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及资格认证、企业教育职能被划转到新的教育与就业部。此次合并调整也是为了将教育更多地与就业联系起来。
1995年更名的大背景就是80年代以来英国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英国主导产业的传统工业已成为“夕阳工业”。从英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来看,80年代以来,英国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很明显的,详见下表。
年份 |
总就业 人数 |
农业和 渔业 |
能源 和水 |
制造 业 |
建筑 业 |
宾馆、 餐饮 |
交通、 通讯 |
银行、 金融 和保 险 |
行政、 教育 和医疗 |
其它 |
服务 行业 总计 |
1984 |
20,515 |
285 |
527 |
5,224 |
1,243 |
3,939 |
1,274 |
2,137 |
4,681 |
1,067 |
13,098 |
1986 |
20,852 |
261 |
503 |
5,225 |
1,135 |
3,993 |
1,269 |
2,373 |
4,938 |
1,080 |
13,383 |
1988 |
21,601 |
270 |
457 |
5,212 |
1,162 |
4,288 |
1,358 |
2,635 |
5,035 |
1,108 |
14,423 |
1990 |
22,388 |
254 |
465 |
5,178 |
1,236 |
4,426 |
1,398 |
2,929 |
5,280 |
1,143 |
15,175 |
1992 |
21,520 |
227 |
405 |
4,686 |
1,064 |
4,247 |
1,365 |
2,773 |
5,506 |
1,172 |
15,063 |
1993 |
21,313 |
218 |
370 |
4,602 |
993 |
4,139 |
1,332 |
2,833 |
5,607 |
1,147 |
15,058 |
1994 |
21,415 |
221 |
332 |
4,481 |
1,000 |
4,232 |
1,383 |
2,887 |
5,696 |
1,156 |
15,353 |
1995 |
21,675 |
215 |
319 |
4,533 |
959 |
4,323 |
1,412 |
3,005 |
5,676 |
1,206 |
15,622 |
1996 |
22.020 |
220 |
281 |
4,665 |
961 |
4,416 |
1,395 |
3,006 |
5,892 |
1,161 |
15,871 |
1997 |
22,447 |
210 |
281 |
4,665 |
961 |
4,416 |
1,395 |
3,006 |
5,892 |
1,161 |
15,871 |
(资料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1997年12月出版。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年春季的抽样调查数据)
从上表来看,英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况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中,英国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了9.4%。然而,第一产业(农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却从28.5万人减少到21万人,减少了26.3%。第二产业从704万人减少到619万人,减少了12.1%。其中,能源和供水减少了53%,制造业减少了11.9%,建筑业减少了15.6%。另外,英国各服务行业的就业岗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英国服务业的总人数从1984年的1309.8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1629.6万,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从1984年的63.8%上升至1997年的72.6%。1997年的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人数的2.6倍,是第一产业人数77.6倍。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给就业带了很大的压力。有资料表明,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是西欧失业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80年代末,失业人数一直超过250万,90年代初英国经济危机时,失业人数上升到近350万,失业率高达12%,居西欧国家前列[8]。失业人数的增加不仅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而且使社会不安定,犯罪率上升。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将教育部改组为教育与就业部,其核心问题是将教育政策调整聚焦到教育和就业这两个方面,进而改变长期以来教育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并力图改变当时就业不景气状况。
当然,教育部和就业部合并为教育与就业部也是为了理顺管理体制,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英国与许多国家一样,教育部和就业部在职业教育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互相制约,存在很多矛盾。如:1986年,由就业部领导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成立。政府明文规定,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文凭等值、互通,从而导致两部对职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及其授予权的争夺。随着两部的合并,原教育部和就业部所属的学校课程及评估委员会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并,矛盾和争夺战也由此告终。
新改组的教育与就业部其教育政策聚焦就业问题,出台一些了促进就业措施。如自1995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全国青年培训计划,为16-25岁的已就业或失业的青年提供各种培训的计划等、推广计算机教育等。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后,进一步强化了梅杰政府的就业政策,教育、就业、失业保险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变革和调整的政策措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001年以来,英国失业人数持续下降,目前,英国保持高就业水平,劳动力实际参与率达到74.7%,在欧盟国家中居于前列,失业率为4.8%,在欧盟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9]。可以说,这次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将教育更多地与就业联系起来,为英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四、2001年教育与技能部:为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90年代以来的教育实践表明,1995年的更名虽然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将教育政策的焦点聚焦在教育与就业方面,但就业问题不仅仅涉及到教育问题,也涉及到其它诸多问题,如对失业者的救济、就业市场的规范与管理、与雇主之间的有关就业合同的签订等,均不是教育部所管辖的事,这些问题也困扰,同时也分散了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重点。因此,英国政府和教育界再一次感到了对教育政策加以调整的必要性。2001年6月,英国大选之后,工党政府又一次将教育与就业部更名教育与技能部。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中的“技能”(Skills)不仅仅是,也不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课程学习中所直接获得的学术性技能,而是涵盖了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技能。“技能”是学习者能否将学习的成果用于未来工作场所和真实世界的标志,也是学习者能否在未来工作中继续继续高质量学习的保证。因此,从“教育与就业部”到“教育与技能部”的更名,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教育与学生初入生活的一次性的联接,调整为教育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生活的深远联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更名也为了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与技能部国务大臣艾斯特莉▪莫里斯(Estelle Morris)在一次名为《我们必须结束那种16岁告别教育的文化》的演讲中明确指出,“对终身学习的渴望是英国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支较高技能的劳动大军,英国将被丢弃在大经济体系边缘的危险。”[10] 从上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已经成为教育与技能部教育中心议题。
为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教育与技能部还专门成立了学习和技能委员会(Learning and Skills Council),第一次将英国16岁以后的学习归口于一个专门的组织之下。为了让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2003年,教育与技能部颁布了《14-19岁:机会与卓越计划》(The 14-19 Opportunity and Excellence),以增加课程的个性化、多样性和灵活性来确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改革总体方向。2005年2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又公布了《14-19岁教育和技能白皮书》(14-19 Education and Skills White Paper)。白皮书为每个青年人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完成中等教育并继续学习,至少学到18岁,以便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更加卓越。
五、2007年教育部一分为二:中小学和大学由不同部门分管
布朗首相上台伊始,对教育事务非常关注,对教育方面第一重大举措就是,将原来的教育部,即教育和技能部重组并拆分成为两个部,即一个是由埃德•鲍斯((Ed Balls)议员负责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另一个是由前住房、卫生与保障大臣约翰•德纳姆(John Denham)先生领导的创新、大学和技能部[11]。
新成立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特别重视中小学教育与家庭的联系。其原因在于,现今社会,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科技迅速发展、全球竞争增加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和其家庭的发展,儿童教育与家庭和学校,密不可分。如家庭贫富不均,对孩子的教育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英国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Sutton Trust)近期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贫穷家庭的儿童与富裕家庭的儿童之间的差距表现的越来越早。在2000年出生的孩子中,3岁就表现突出识字不少的贫穷家庭孩子两年之后就被落在了后面,同时口头表达稍差的富裕家庭孩子慢慢赶了上来。研究人员称,如果这种趋势继续的话,到7岁时,贫穷与富裕家庭的孩子之间就会拉开差距[12]。另外,长期以来,英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使所有儿童和年轻人都能充分发挥潜能,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保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该部门的成立意味着可以更好地专注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布朗在其执政演讲中也指出:“儿童和家庭是社会的基石(bedrock),政府此举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人生开端……新成立的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第一次将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各方面的政策整合在一起,这个新部门将发挥强有力的作用,积极推动与儿童及青少年有关的政策,并协调、领导政府在青少年及家庭政策方面的工作。”[13]。
布朗首相上台后将贸易与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解散,其负责的科学和创新及科研预算方面的职能转由创新、大学和技能部承担。另外,它还分管教育和技能部原有的技能、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事务[14]。该部设立的目标是努力促使英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成为世界上创新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同时确保英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拥有足够熟练的劳动力[15]。为此,该部还下设科学咨询办公室,这项改革将推动国家科学战略和大学科研的结合。另外,创新、大学和技能部还将管理大学和学院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包括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s)的工作及在职进修等。因此,新成立的创新、大学和技能部将汇集全国科学研究和大学的优势,努力建立充满活力的知识型经济,在科学创新、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与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包括与新成立的商业、企业与改革部(Department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以及儿童、学校和家庭部等合作,确保对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支持。
布朗新政府将教育部一分为二,中小学和大学分别由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及创新、大学和技能部两个不同部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英国今后教育政策所关注的焦点,这些变化也反映出布朗首相执政理念的不同,必将对英国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效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 释:
[1] 杨光富、张宏菊:《英国布朗政府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三大举措》,《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第64页。
[2] 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3](英)奥尔德里奇著,诸惠芳等译:《简明英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版,第45页。
[4] 顾明远编著:《世界教育大事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80页。
[5] 史朝:《战后英国的科学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第56页。
[6] 曾铁:《英国科学教育动态述略》,《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11期,第53页。
[7] Tomlinson, T. et al., Managing CPD in School, Pua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1997.
[8] 贵琳:《英国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国际资料信息》1998年第6期,第13页。
[9] 杨文忠:《英国的就业失业保险状况》,《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第1期,第52页。
[10] 冯大鸣:《从英国教育部的最新更名看英国教育视焦的调整》,《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期,第61页。
[11] [13] Written Ministerial Statement on Machinery of Government changes,
http://www.pm.gov.uk/output/Page12181.asp.
[12] Shaking up education:No place for a child,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britai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0286460.
[14] The functions of the new Department, http://www.dius.gov.uk/functions.html.
[15] Mission Statement and Departmental Objectives, http://www.dius.gov.uk/mission.html.
备注:本文发表在《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9期上,现在英国中央教育部又改名为“教育部”了,详细可见其官网:http://www.education.gov.uk/。
转载请注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杨光富博客:http://blog.sina.com.cn/west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