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突触早教神经元神经细胞脑细胞 |
分类: 早期教育 |
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2天。他之所以持有这个观点,是因为婴儿的大脑从一出生开始就为接受“早教”准备了令人惊奇的条件!
婴幼儿早期教育从"头”开始
首先,我们来看婴儿的脑重量的发育水平
出生时,300~390克;1岁时,900~950克;3岁,1011~1040克。14岁,相当于成人水平1350~1400克。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年里,脑重量的发育是最快的——增长了600克,增长速度是每天1.64克;而从3岁到14岁这漫长的11年间,脑重量的增长是450克。脑重量增长数据的巨大差异,足以说明婴儿出生时脑部已经拥有日后所需的一切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已。
其次,我们来看婴儿神经元的发育状况:神经元就是脑细胞,出生时,有1000亿个脑细胞,它增长是以每分钟25万的速度递增;科学家已确认出大约25种神经元;
最后,突触连接的数量才是决定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在婴儿出生时,约50万亿,相当于成人的1/10;3岁,1000万亿,是成人的2倍;14岁,和成人相当。
父母的遗传基因,为宝宝的大脑勾画了结构——奠定了构造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孩子大脑神经细胞分布的一块摸板;早期经验则决定了突触的连接方式和网络结构。宝宝的第一次经历→接受刺激,使大脑内的神经细胞连接起来→突触连接。
宝宝每一次经验(不断地接受刺激)→就强化突触连接→生成髓鞘(髓磷脂鞘,象包裹在电线外的绝缘体)→作用:传递信息更快、效率更高、分工更明确、一旦激发,立刻反应。出生的头12个月里得到的经验决定了突触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大脑如何处理新的信息——决定了神经网络的大小——庞大的神经网络使孩子的学习频率达到最佳的水平。
如果说脑重量和脑细胞的数量是汽车的发动机,那脑细胞在接受刺激后的突触连接数量不但决定了汽车的排量大小、更决定了汽车不同的进气方式(涡轮增压还是);如果说脑重量和脑细胞是一台电脑,那突触连接的数量就是内存卡,直接决定着电脑配置的级别高低和容量。
根据维也纳大学康士坦丁博士估算,人类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约有一千五百亿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外部的刺激,会长出芽,再长成枝(神经元),与其它脑细胞结合并相互联络,促使联络网的发达,于是开启了信息电路,然而人类有95%以上的神经元处于未使用状态,这些沉睡的神经元如果能够被唤醒,几乎人人都可以变成“超人”。婴儿天生有一个适宜学习的大脑,但适当的环境刺激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
早教的原理就是遵循大脑发育,就是尊重科学,有科学作为准则,我们的行动就会更准确!
为宝宝必做的五件事
我们来看必须为婴儿提供的五大刺激是:一、视觉刺激;二、言语刺激;三、触觉刺激;四、反射刺激;五、听觉刺激。这就是家长必须要为宝宝做的科学早期教育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视觉刺激——就是给宝宝看黑白图片。
视觉刺激为什么那么重要,一是因为人的大脑有12对脑神经,负责视觉神经就有三对。而其他的嗅觉神经、听觉神经都是一对,著名的婴幼儿教育专家程淮教授就说过一句话:给宝宝提供视觉刺激,就是在为宝宝的大脑做按摩;二是因为婴儿的视觉偏好他们喜欢看黑白图片,尤其是靶心图和人脸;三是视觉神经网络的发展特点:当她注视着你的时候,她的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大脑视觉皮层的另一神经细胞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将会持续一生。你的面部影像已在婴儿的大脑中留下持久的记忆。
视觉刺激的三步曲:
²
²
²
第二件事、言语刺激——①就是跟宝宝说话。②养成每天为宝宝阅读的习惯。(朗读故事、短篇散文)
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言语刺激的“十一字方针”:“做到哪,说到哪;看见啥,说啥”。它是帮助宝宝积累文字信息和丰富语言结构、建立良好的言语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并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说话的机器”。
脑科学原理:当婴儿听到“妈”时,她耳朵中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会立即释放出一种称为“神经递质”的大脑化学物质,将“妈”这个音的电子讯号传送至听觉皮层的一个神经细胞。从此,“妈”这个音就在她大脑的一组细胞中永久记录下来,这组细胞将永远不会对其他声音作出反应。而脑细胞的存在机制是优生劣汰的,
第三件事、触觉刺激——给宝宝做按摩。
第四件事、反射刺激——就是对宝宝本能的反射给予刺激。
运用“一分钟刺激法”对宝宝的行走反射、爬行反射、抓握反射、颈直肌抬头反射给予刺激,让宝宝的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并成为技能。
“一分钟刺激法”:每天用一分钟的时间给予宝宝刺激。行走反射的刺激方法——挠脚底;爬行反射的刺激方法——左右腿逐个往前推;抓握能力的刺激方法——给予不同质地的物体让宝宝抓握。
最好有示范片
第五件事:听觉刺激——听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的语种的儿童歌曲或经典歌曲。
每天做好这五件事,就是最符合婴儿大脑发育的科学早教,就是最适宜婴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