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零售破局,价值大增

平安银行为战略转型持续投入,当期业绩平淡。但平安银行目前的业务模式,零售在利润中占比极高,同时零售中,风险较高的经营类贷款,已经从前几年百分15的占比下降到百分7。目前来看,低不良高成长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未来估值有很大的向上空间。
一、零售利润占比大增,提升公司总体价值
17年,平安银行零售利润占比67.6%,相对16年占比41%,大增26个点。
1、信用卡流通卡量 3,834 万张, 较上年末增长 49.7%;( 三季度增32%)
2、零售贷款(含信用卡) 余额 8,49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7%(三季度增38%)
3、信用卡总交易金额 15,472 亿元,同比增长 38.01%。(三季度增长 27.5%)
三、汽车贷款和新一贷持续高速发展
1、 2017 年累计新发放汽车金融贷款 1,184 亿元,同比增长 44.2%。全行汽车 贷款余额 1,30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7%,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新一贷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余额达到
1,298
亿,不良率 0.65%。
(新一贷历史不良不超过1.5%,目前由于快速发展因此不良较低,未来会上升)
四、不良生成拐点已经过去,目前不良持续暴露
平安银行的两大不良生成点,对公贷款和经营类贷款,占比大幅下降。
下图为三季度平安银行的新增贷款结构。
四季度除了经营类贷款占比有所提升外,其他保持大致的比例。
经营类贷款但占比也仅仅只有7%,低于汽车贷款
五、持战略续投入,提升未来估值
17年,平安银行,成本收入比 29.89%、同比增长 3.92 个百分点。主要的原因不是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而在于其持续加强战略转型的投入。比如其零售专属 IT 团队,整体服务人力超过 2,100 人。
平安银行的估值提升我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去年平安银行估值垫底的阶段。这个阶段,恰逢管理层重新洗牌。但只要想到,平安管理层的变动,只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企业发展,就知道这是最好的买入阶段。
第二个阶段,我认为是平安的战略到位,执行到位,其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已经推进到一定地步,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前景。这个阶段,泯然众人的估值明显是低估。
第三个阶段,虽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最终目标实现的阶段。这个阶段,盈利大幅提升,资产回报傲然群雄。当然,到了这个阶段,适合只看当期业绩的投资者长期买入持有。
投资平安银行,摇新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且不会是主要的利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