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一顿饭可以花掉数千,上万。低收入的人,只能按照每月的收,拿出30%用于吃饭。每顿饭,能少花,则少花。大家总得想办法活下去,而且活的尊严,不是吗?每次在北京出差,住星级宾馆,一顿早餐高达200元。今天,索性到友谊宾馆对面的农科院小吃店,花了5块钱,饱饱的吃了一顿,自己花钱,给学校省了200块,还感到幸福。因为,在久别的农科院走了1个小时,还锻炼了身体,不亦乐乎?】
前言
北京的变化太快,但是,有的物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变化那麽快。12年前,友谊宾馆的商务套间,每天400元。现在,每天800元。相对于其它物价,例如房价和猪肉的价格,房租的上涨速度,还是比较合理的。
就连早餐的价格,以前在友谊宫一顿自助餐是68元,现在是168元,也不算太过分。只有早餐,让我有点搞不懂。有时侯,房价包早餐。有时侯,不包早餐。看来是宾馆宰客的不同手段而已。
这两天又来北京,住了套房,但是,不包早餐。我想,不包早餐也好,干脆跑到小吃店回顾12年前在北京那段日子的生活,不也满好?
似乎中英的时差还在作怪,早上不到6点就醒了,想睡也睡不着了。索性起床,出去吸收一下新鲜空气,顺便找个地方,享受一下老百姓吃的早餐。
过了天桥,到了对面非常熟悉的农科院。顺着右边走,见到一家叫做‘小叶花’的小餐馆,看着干净、吃的人多,就决定进去用餐。
小叶花
昔日的农科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空旷的大院,已经被许多建筑物,塞的满满。每条道路两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杂交’汽车。什么‘一气--大众’,‘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应有尽有。有的门前,还停放着宝马和沃尔沃等高档轿车,原来琳琅满目的自行车,不见了。
农科院的大门两侧,12年前是大片的空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右边出现了寰太大厦,左边出现了一栋更大的写字楼。
农科院是国家建立和投资的,土地也是为了农业科研拨给的。但是,为了无比强大的商业利益,中关村南大街的空地,只好被征用,或者出卖给比搞农业科研更加有利可图的非农业机构和单位。不知道,全国还有多少这样‘地非所用’的范例。
不管谁是农科院的领导,如果国家没有拔足够的科研经费,都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些寸土寸金的土地卖掉,或者借钱建大楼出租,大赚其钱。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惟利是图。
小叶花餐厅,和许许多多小餐厅和小商店,连接在一起,排成一串串商业小街,为农科院内部工作人员,家属,以及外来的打工者,提供非常方便的生活服务。在这里的工作人员,虽然都是农科院的亲属,但是他们完全没有先前国有企业职工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以及对顾客不理不睬的傲慢态度。相反,残酷的商业竞争,自然而然的培养出他们一种非常好的服务态度和拼命的工作精神。什么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教育,什么向雷锋同志学习,对他们来讲,纯属多余。
我一进‘小叶花’,就见到4位年轻的服务小姐。她们个个身体灵巧,面带笑容,非常熟练的给顾客服务。进门的顾客很多,但是,所有的顾客都不必要排队。
我一靠近柜台,第一位小姐就问,‘你要什麽?’。她问得如此干脆有力,以至于我不敢拖延时间。我只用了2秒钟,把后面所有热喷喷的食品扫描了一遍,然后说,‘一根油条,两个包子,一碗豆浆,一个茶叶蛋。’
我刚说完,另一位小姐问,‘大包子,还是小包子?肉的,还是不要?’我立马回答,‘大的,肉的。’
话音未落,第三位小姐就把东西全部搞好,放在我的面前。第4位小姐同时说,‘5块钱。’我掏出5块钱给她,然后把东西拿到旁边的桌子,和另外两位顾客挤在一起,开始享受这一顿可口而且非常便宜的早餐。
吃早餐的感受
宾馆的早餐,一个人200块,在外面的早餐,一个人5块,相差40倍。从体面的角度看问题,在宾馆吃饭,肯定是比较体面的。从营养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在小餐馆吃饭,不会比宾馆差到哪里去。
在外出差,多花几百块钱,并没有什么。不过,这个社会的贫富差别越来越大,有钱人,不把钱当一回事。低收入的人,哪怕是一块钱,也是大事。
就在吃早餐的时候,我观察周围进来买早餐的人。
有一位年轻母亲,用一辆破旧的电动单车,带着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在‘小叶花’门前停了下来。母亲在门前等儿子,儿子一个人进来,只买了一个1块钱的小面包就走了出去。看来,他只是吃了这个小面包,就要上学了。我估摸着,他妈妈还没有吃饭,而这个小孩也只是买了一个小面包而已。他们应该不是为了‘减肥’,而是为了省钱,连加1块钱的豆浆,都不舍得买。
后面陆陆续续进来了许多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女孩。有的买两个,有的买一个面包。这就是他们的早餐,他们的营养会不会是个问题?我的脑海不断的出现这样的疑问。因为人太多,不好意思对这些小孩进行当面的家庭和生活情况调查。不过,凭着经验,估计这些小孩都是外来民工的子女,农科院的家属,肯定不会是这样的。
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社会,富人,生活浮华,穷人,日子艰辛。
但是,再多的钱,总有花出去的种种方式。一套高级别墅,一架赵本山式的飞机,就够那些富人折腾了。他们挥金如土,到底和幸福指数有没有挂钩?
普通有钱人,也是可省可不省的。例如,我自己,换一个地方吃早餐,省出来的钱,就是一个、甚至两个民工一天的工资。
哪么,多花钱是不是就是比较幸福呢?我认为,不见得。
今天,我不仅少花钱,而且,幸福指数高了不少。其一,一大早就出去吸收新鲜空气,还锻炼身体。其二,在普通小饭店吃饭,才能真正体验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才能了解民情。其三,能够节约,本身就应该感到幸福。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不是花钱越多越幸福。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哪么多贪婪、哪么永不知足、哪么浮躁、哪么腐败了。
更深的感受
我在这里,并不提倡每个人都必须过‘低下’的生活。我只是认为,人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如果有更多的人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把自己的心态摆好,就不至于每天都想着钱和与钱有关的事情。
幸福也是多方面的。做同样的事情,能够少花钱,而且有利于健康和社会和谐,有利于环境的美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如果不知道这是一种幸福,那就是价值观的扭曲。
通过吃早饭,我们可以联想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两天前,我住了朋友安排的宾馆。房子很大,也是套间。套间的面积,一个人住是有点太大。可是,淋浴的时候,整个洗澡间的水都排不出。洗个澡,满地都是水。我不禁问自己,‘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讲浪费。但是,为什么不讲精雕细琢?不讲质量呢?’
大的投资已经进去,而且,还带有许多铺张浪费。如果,把排场搞小一点,把质量提高一点,不仅少花钱,而且,生活品味更高,何乐而不为?
小到盖房子、买汽车,大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哪一项没有涉及到节约和效能的问题?
例如,在北京,到处是高楼大厦,好不气派?但是,商品房价格高的吓死人,而公共交通却非常落后。北京是全世界地铁最长的城市之一,但是,生活在北京,却不能靠地铁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许多住房到地铁站的距离是20-30分钟,公共汽车也不那么靠谱。对外地人来说,唯一可靠的交通,就是出租汽车。可是,在高峰期,非得把耐心全部等没了,才等来一辆出租车。这样的城市,你说是幸福的城市,还是郁闷的城市?
对于个人,改变生活态度,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节约费用。对于一个城市,改变一下规划的理念,可以让环境更加优美,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加安全而充实,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和环境资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