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都护在燕然
都护在燕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85,240
  • 关注人气:6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2021-07-27 09:30:00)
标签:

武乡大云寺

洪济院

佛教史迹

福源院

山西旅游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随北京古迹群海淀组在山西三日访古,武乡故城镇大云寺(国五)和东良候洪济院(国五)的壁画是目标之一,这两座寺院的国保等级在这次行程中是比较高的,寺院建筑群保留下来的单体建筑比较多,比如大云寺保留了六座单体建筑,寺院面积7900平米,现存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而洪济院保留了五座单体建筑,寺院面积1036平米,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风格。两座寺院都有明清的壁画,这种早期木构建筑加上壁画的寺院,是访古的重点目标,特别是对壁画的记录,虽说清代壁画已经江河日下,被业内所嫌弃,还是让我痴迷。我们群的古迹寻游、同路人两路人马各显神通都参观了两个寺院的壁画,我们组很不幸,虽然找到了拿钥匙的人,但故城镇大云寺被拒绝没进去,而东良候村洪济寺进寺未能进殿,与三座大殿内部结构和壁画擦肩而过。加上北良候村福源院(国八)北齐石佛也没看到,我们在武乡算是四处碰壁,与山西沁水地区寺院热情接待形成反差。好在有一些古迹大咖网友拍照留下一些照片,弥补了遗憾,在此感谢以热热老师等为代表的古迹爱好者的文章,谢谢你们留下的珍贵资料,我仅能以航拍照片给予回报。

   1、洪济院的壁画,洪济院位于武乡县东良(候)村西,做为村里的学校保存下来,把后来修建的校舍都拆除了,保留了中轴线上的三座古建筑和附属建筑,全进行了翻修改造。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形式,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寺院壁画的介绍几乎查询不到,可能是民国壁画没有引起专业人员的关注,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中心有一篇《山西武乡洪济院壁画限制调查与保护对策》文章,对壁画的现状有详细的记载(253.48平米),比较权威,但没有对壁画内容的总体描述。我在现场仅仅看到正殿和南殿的壁画,没有看到收藏在南配殿的85块(72.34平米)壁画,其中正殿三个墙面合计87.12平米,这是引起我高度关注的比较罕见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高僧大德的神迹和事迹,组成了一部84龛佛教人物史,弥足珍贵。

一般资料介绍壁画为佛教典故,四字榜题是描述壁画的点睛之笔,常见为为“船子和尚”、“立坛祈雨”、“妙语桂花”、“中师问道”等,至于为什么挑选出这些佛教典故,这些典故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不清楚了,我也是认真看了一下四字榜题,突然发现排在前面的罗什,道安,直接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大名鼎鼎的高僧大德的名字,对于这些对汉传佛教有巨大贡献的历史真实人物,在汉传佛教图像传承中缺少有仪式感的祭奠,与藏传佛教有很大区别,而在山西洪济寺正殿壁画找到了一种传承的痕迹,有点惊喜若狂。壁画是民国补绘的,而对这些汉传佛教中高僧的集体赞颂并不是起源于清末民国。虽然正殿东山墙有年款题记,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岁次甲寅三月上旬。表示这些壁画补绘于民国,壁画内容的时间点应该更早,依据石碑《重修洪济院记》记载“大元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构南殿一所,七架三楹,壁画十二圆觉释迦弥勒,......于成化六年(1470年)孟秋之季,重构正殿,一区七架五楹,内妆塑佛三身,绀像壁画84龛,......”,这个84龛与民国时期的84龛数字一致,表示在明代(1470)年重修正殿时,就有了84龛壁画,猜测是汉传佛教中84位高僧大德的神迹故事,与民国时期的重绘壁画主题相符,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描述佛教历代高僧的神迹故事图,组成一部佛教人物史。希望有研究佛教史的专家好好论证一下,这是一铺赞颂汉传佛教史迹的壁画,非常稀有,捋顺84龛之间的关系,也就展示出一铺佛教传承中的历史人物团队,这些历史人物用生命和智慧,把汉传佛教传承至今,把枯燥的历史人名,比如《五灯会元》典籍中的历史人物,变成生动的传奇画面展示给普通百姓,是寺院壁画艺术的宗旨,这就是民间寺院壁画艺术的闪光点。

   网上介绍,洪济院正殿壁画中的佛教人物,多有来自《五灯会元》典籍,有很多高僧的神迹故事,比如四字题记“剔斫不伤,坚石点头,山神坡地,通慧神异,浮江石像,怀让救僧,慧思妙悟”,记录高僧最辉煌的成名时刻的神迹。而《五灯会元》典籍是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所以,壁画是特指禅宗的高僧神迹,还是包括禅宗之外所有佛教源流中的高僧大德,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宣传噱头,我简单选择了禅宗源流84龛,如果错了再纠正。

南殿的壁画比较常见,与元代重建木构时期的记录一致,十二圆觉和十六罗汉,外加明王护法,只是形象卡通,手法拙劣,依据重修题记时大清光绪三十年九月合社重修,晚清重绘作品,不会是元代的壁画,但保持了元代同样的主题。

两个殿关于建筑结构描述如下,正殿为寺院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用材规整,梁枋断面之比基本符合宋《营造法式》,金代建筑特点明显。南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东西两侧廊庑各七间,均为硬山式建筑。院内还有一座千佛塔,北朝遗物。

  2、大云寺的壁画,大云寺位于武乡县城西25公里的故城镇,寺院建筑的规模和制式都比洪济院好很多,也是第五批国保。大雄宝殿壁画是常见的佛传故事题材,但是有自己的绘画特点,东西山墙也是分隔为84龛,山墙正面分4层,每层的场景画是统一的风格,简单说是一幅标准的汉地山水画,然后把这幅山水画硬生生分成八格,每格强行画上人物,用榜题标注出画中关于佛传的内容,这种绘画风格完全不依据传统佛传故事中的场景,只是借助山水画的格局,如果没有榜题根本无法辨识故事内容,很少见的奇葩画法。具体可参见《大云寺佛传壁画内容辨识及特点研究》(杜海军)。

    大云寺占地79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观音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其中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余为明清所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据寺内北宋治平元年(1064)重修碑记载,该寺原名岩静寺。北齐河清四年(565)重修。北宋治平元年(1064)改称大云寺。东西角楼很小,布局比较奇特,这个寺木构结构是看点,洪济院是明代重修的金代木构,这个寺是金代原构,可惜未能及时与文管所联系,仅有航拍照片。

   总之,武乡地区的寺院木构建筑保存状况很好,国保等级尚可,因为有壁画而管理严格可以理解,壁画保存状态很差,以上两寺庙壁画在《上党寺观壁画》画册内有记录,地方特点明显。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武乡洪济院,独特的汉传佛教人物史迹壁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