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66:自贡西秦会馆(上)

标签:
廿四孝图石刻大丈夫抱厅金镛阁贲鼓阁献技楼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西秦会馆又名“武圣宫”,坐落在自贡市自流井区,始建于乾隆元年(1736年),整个建筑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当时到自贡经营盐业的陕籍盐商集资修建的同乡会馆。我八十年代来过自贡,对这里是旧地重游。

会馆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有京华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

大门石狮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石狮有雌雄两种:门左置雄狮,门右置雌狮。雄狮口含圆珠,耳呈叶状,两边超过卷毛高度,毛发卷曲很有规律,布满了耳、颈部。脚蹬绣球,表示其性贪玩耍。雌狮足下踩小石狮,表示一种“母爱”很有情趣。

大门邻近两侧的柱底石均是石狮子造型,与大门口的大狮子相对应,只是体积相对小很多,同样一雄一雌按照一左一右分布,胸前均挂有一个铃铛。

瑞兽抱鼓石门当,上面有些损伤。

宽约32米的武圣宫,为四柱七楼牌楼式门,其上为歇山屋顶,正中置瓦制宝顶一束,屋顶下左右飞出两列翼角,其型制颇似一 “人”字形飞雁队列,腾空而起,直插蓝天。门上悬匾由郭沫若题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大门和其后的献技诸楼采用传统会馆建筑戏楼的门楼倒座的形式,即背靠背而立,两面望去,自成独立建筑,而从基座到屋顶又穿插交错, 形成一座不可分割的复合建筑。

献技诸楼楼身四层,第一层为进口通道和门厅,第二层献技楼,第三层为大观楼,第四层为福海楼。第二层戏台与第三层阁楼紧挨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六角攒尖 顶,在立面上整个戏楼看似三重檐。攒尖顶上宝顶高耸,其下翼角凌空反翘簇拥在周围,使戏楼显得挺拔秀丽,气派非凡。舞台四周布满各种精美的木雕,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古代戏楼的精品。

第二层献技楼也就是戏台,有回廊连接。

献技楼沿的栏板上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多为高浮雕,中间的两幅一是《登殿》木雕,描绘了薛平贵称帝后,欲杀王允 ,但被王宝钏求情阻止的情景。这幅木雕展示了薛平贵端坐在金殿上,手扶玉带,王宝钏则躬身向母亲求情,整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二是《会昌九老》木雕,表现了唐会昌五年 二月, 白居易与八位老友在洛阳聚会的情形。九位老人或饮酒赋诗,或观花赏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这幅木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聚会的场景,体现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东西廊楼为卷棚顶,卷棚顶中部隆起金镛、贲鼓二阁,隔着天街遥相对称。金镛、贲鼓二阁原是鸣钟击鼓的地方,为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勃起,飘逸舒展。




金镛阁沿的栏板上精美绝伦的木雕是 《碧玉簪》 场景。这幅木雕描绘了明代李尚书之女李月英与王玉林的婚礼场景,以及李月英因误会而抑郁成疾,最终真相大白,王玉林得中状元后迎回李月英的故事。木雕通过细腻的雕刻技巧,展现了尚书府内的喜庆氛围和主要人物的形象,包括李尚书夫妇、李月英、王玉林以及心怀嫉恨的李月英表兄杜文友等。


月台前的龙凤石雕,护栏还有福禄寿人物像。


会馆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墙及其它建筑组成有纵深、有层次、有京华的5个大小院落群体。

大门石狮突目隆鼻,身披卷毛,四爪锋利,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张口作嘶吼状,颇显威严。石狮有雌雄两种:门左置雄狮,门右置雌狮。雄狮口含圆珠,耳呈叶状,两边超过卷毛高度,毛发卷曲很有规律,布满了耳、颈部。脚蹬绣球,表示其性贪玩耍。雌狮足下踩小石狮,表示一种“母爱”很有情趣。

大门邻近两侧的柱底石均是石狮子造型,与大门口的大狮子相对应,只是体积相对小很多,同样一雄一雌按照一左一右分布,胸前均挂有一个铃铛。

瑞兽抱鼓石门当,上面有些损伤。

宽约32米的武圣宫,为四柱七楼牌楼式门,其上为歇山屋顶,正中置瓦制宝顶一束,屋顶下左右飞出两列翼角,其型制颇似一 “人”字形飞雁队列,腾空而起,直插蓝天。门上悬匾由郭沫若题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大门和其后的献技诸楼采用传统会馆建筑戏楼的门楼倒座的形式,即背靠背而立,两面望去,自成独立建筑,而从基座到屋顶又穿插交错, 形成一座不可分割的复合建筑。

献技诸楼楼身四层,第一层为进口通道和门厅,第二层献技楼,第三层为大观楼,第四层为福海楼。第二层戏台与第三层阁楼紧挨在一起,其上又加做一六角攒尖 顶,在立面上整个戏楼看似三重檐。攒尖顶上宝顶高耸,其下翼角凌空反翘簇拥在周围,使戏楼显得挺拔秀丽,气派非凡。舞台四周布满各种精美的木雕,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古代戏楼的精品。

第二层献技楼也就是戏台,有回廊连接。

献技楼沿的栏板上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装饰,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多为高浮雕,中间的两幅一是《登殿》木雕,描绘了薛平贵称帝后,欲杀王允 ,但被王宝钏求情阻止的情景。这幅木雕展示了薛平贵端坐在金殿上,手扶玉带,王宝钏则躬身向母亲求情,整个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二是《会昌九老》木雕,表现了唐会昌五年 二月, 白居易与八位老友在洛阳聚会的情形。九位老人或饮酒赋诗,或观花赏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这幅木雕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聚会的场景,体现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东西廊楼为卷棚顶,卷棚顶中部隆起金镛、贲鼓二阁,隔着天街遥相对称。金镛、贲鼓二阁原是鸣钟击鼓的地方,为重檐歇山顶,翼角凌空勃起,飘逸舒展。


贲鼓阁楼沿栏板下层正中的这幅木雕为《王母寿》。
寿堂上陈列着一张铺着锦缎的大方案,大方案上列着各种寿果和珍馐。头戴凤冠、衣饰华丽的王母端坐在大方案正中。二仙女手执长柄羽扇,呈八字形高举,侍立王母左右。弹奏琵琶和擘阮的乐伎各一人,分立在执扇仙女身后。紧挨擘阮乐伎,手捧朝笏者为禄星。画面右方,从右至左依次为八仙中抱竹琴的张果老;肩着一枝花的何仙姑;背着青锋剑的吕洞宾;横吹玉笛的韩湘子。

刘海袒胸露乳,双脚成八字叉开,右手托着一只蟾蜍,蟾蜍口中吐出一枚金钱,熠熠生辉。刘海左边一人隆额皓首,左手扶着拐杖,杖头挂着葫芦,右手托着仙桃,这位笑容可掬的老寿星,使人感到亲切。画面左方,从左至右,依次为八仙中执云板的曹国舅;背葫芦的铁拐李;捧花篮的蓝采和;持羽扇的汉钟离。最易为人所忽略的,是位居汉钟离与禄星之间,抬头与禄星对话而形貌古怪的人物,此乃滑稽之雄东方朔。八盏宫灯,左右对称,形状各异,呈一字形横列在正厅上,煌煌熠熠,烘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为祝寿的场面增色不少。

金镛阁沿的栏板上精美绝伦的木雕是 《碧玉簪》 场景。这幅木雕描绘了明代李尚书之女李月英与王玉林的婚礼场景,以及李月英因误会而抑郁成疾,最终真相大白,王玉林得中状元后迎回李月英的故事。木雕通过细腻的雕刻技巧,展现了尚书府内的喜庆氛围和主要人物的形象,包括李尚书夫妇、李月英、王玉林以及心怀嫉恨的李月英表兄杜文友等。

参天阁是第二单元的中心,其左右是“留三日香”、“胜十年读”二客廨。参天阁是耸立于中轴线上的一座别具风格的建筑。其屋顶作四重檐六角攒尖,内饰藻井。
垂脊曲折圆和,檐角高昂挺拔,远远望去,向一顶古代头盔,人们又称其为“将军帽”。

参天阁前为大丈夫抱厅,位于天街以上,是供达官贵人看戏的专座。

月台前的龙凤石雕,护栏还有福禄寿人物像。

在抱厅的廊柱上,有一副长联大有玄机:“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唯知有汉;徽号或为侯为王为君为帝,当日只不愧为臣。”这副联语中,隐含了当年的出资人和撰联人的小心机,但也可以看出一些世道人心。要知道,这座会馆修建年代,满清已立国百年了,但在偏远的西南一隅自流井,仍然在民间存在反清复明的心思。
中殿台基的这组石壁浮雕群以《二十四孝图》为主体,一幅图中刻两个孝子的故事。构图采用上下、左右、对角分布等多种形式,融高浮雕、镂空雕、平雕、线雕诸技法于一炉,风格类似连环画。孝子图中间则是一仙一幅的《水八仙》。
前一篇:川北环线65:自贡彩灯博物馆
后一篇:川北环线67:自贡西秦会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