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自1993年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以来,每年6月的上海都成为影迷狂欢的节日,除了本地影迷彻夜排队购票外,更有外地影迷请假赴上海观影,可见电影节放映影片的吸引力,但每年300多部影片是如何挑选出来的,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国际A类电影节评奖背后的选片机制和新一届电影节的选片人名单,以彰显电影节的专业权威,并使上海市民能够深入了解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及参展片的幕后故事。
5月6日,电影节的选片人名单将会在新民晚报和东方早报以政府公告的形式正式对社会公开。
“选片人机制”首度公开 选片人团队近百人
本届电影节在原有选片程序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管理条例》,完善了“选片人机制”。影片选片人负责在所有报名影片中选出适合“金爵奖”、“亚洲新人奖”的参赛影片,以及适合各类专题影展的参展影片。组委会统计,今年参与到电影节选片工作的选片人团队人数近百人。
组委会透露,选片人主要来自中国内地,由从事电影管理、电影研究、电影主创、电影院线、民营影视制作、媒体与影评、影视教学、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从事电影相关行业的业内人士组成,来自各个领域,覆盖面广,选片角度也更丰富。他们具备广博的电影专业知识,对各种类型的影片有独立的评判能力和鉴赏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沪上10所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承担了影片的初选工作,主要负责技术处理、基础梳理及分类工作,体现了本市文教结合的最新成果。
明年将增加50位市民选片人
通过选片人选片,组委会最终将确定300部左右参展影片,17部左右金爵奖推荐候选影片和12部左右亚洲新人奖候选影片。目前,国际展映单元的策划基本确定,除竞赛单元外,今年共设12个影展单元,官方推荐、首映盛典、向大师致敬、聚焦中国、地球村、多元视角、4K修复、触摸3D、歌剧电影、儿童电影、经典再现、露天电影。
为鼓励选片人推举优秀的影片的积极性,组委会设置了奖励机制,选片人推荐的电影无论是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或是在其他国际电影节获奖,都能得到追加奖励。当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结束后,组委会评奖部将对选片人的选片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对为选片工作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金奖励,对经过综合评估不合格的选片人不再续聘。
电影节组委会表示,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开选片人制度和名单旨在进一步加强、规范上海国际电影节参赛、参展电影的选片工作,把上海国际电影节办成世界一流的电影节,致力于吸引国内外大片、佳片参赛和参展,以挖掘和培育亚洲影视新人为己任,着力助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此外,组委会透露,明年起“选片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扩大选片人甄选范围,并向社会开放,在老百姓里再选50位市民选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