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心理学的不解之缘(1)

(2011-03-22 04:46:25)
标签:

心理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杂谈

http://s5/middle/649d796bg9f04529cbdd4&690

我们时常高估了自己,从而忘记了自己,其实有时,眼中的那个自己,幻影而已。。。

最近发现一个现象,每次和别人说起我在大学是主修心理学的,大部分的人都会下意识的向后倒退一步,耸耸肩膀,然后问的问题也一样:“那是不是我不用说话你就能看出我在想什么了?”难道学心理学的人真得像巫婆一样恐怖?

 

其实,心理学和哲学,社会学一样,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我们平常意识不到的小地方都暗藏着和心理研究相关的信息。比如:考题编排的先后顺序,商品在货架上摆放的位置等等。随着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心理上的问题接踵而来,心理学这门学科在美国的学术界很快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其实,学习心理学的人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我们平日里有所畏惧的心理医生,特别是在美国。因为每一个想要成为心理医生的人,不但在本科的时候需要选修心理的专业课,而且必须在本科毕业后进行四年的医学院学习,最后还必须考取心理医生的执照。而医学院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光是每年超过十万美金的学费就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那些有拉丁词根组成的医学术语更是让大多数学生头疼。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们,还不能立刻考取医生执照,因为他们必须先接受四年的住院医生的训练。在这长达八年的医学院学习中,淘汰的比率也很高。所以在美国和大多是发达国家的医生都能够获得丰厚的薪酬和社会保障,更能获得最高的尊重。而心理医生不仅仅要掌握医学院所有学科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学习各种心理研究的方法和与生理治疗截然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案,所以获得执照的心理医生的年龄大都已经是而立之年了。

 

在美国,只有心理医生才能为病人开正规的处方,而很多心理学者并不急于成为心理医生。他们的工作分布在各行各业。心理咨询师虽然无法为病人开处方,但是可以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各种心灵疏导。教育心理学者通常的学校工作,编排最合理的考题顺序和课程时间,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案,在课后作心理疏导。发展心理学者们观察人类从婴儿到长大成人的心理路程,对一些经常被忽略的细节结合人类的生理现象作科学的分析。企业心理学者常常要考虑到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和级别的分配。运动心理学者则会为运动员上场前后所面临的紧急心理问题做出妥善的疏导,协调教练与运动员间的矛盾,让团队合作更加紧密。犯罪心理学者通过疑犯的细微表情,语言以及动作的变化查找和案件相关的蛛丝马迹。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或多或少的接触着心理学。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律师,艺术家,演员在大学里都主修心理学,因为这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让我们更加理智的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现今的社会,各种信息交流的渠道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可是过多的物质和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无法安静的思考,而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容易或略因为心理问题所产生的性格,行为,语言上的变异。误会往往会因此产生,伤害也无缘无故的造成,不快乐的人因此多了起来。

 

       从小,我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内心的世界很精彩,却不善于表达。很小的时候,便被灌上了“清高”的头衔,当然也因为我从小都比同龄人高出很多来。不善言辞的我也会被家人们数落为“六亲生疏”,无论我有多么关心我身边的人,我都无法用最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一天天丰富起来,外在的世界开始变得很精彩的时候,内心的世界更加开始变得应接不暇。十七八岁那段时间,我开始对外界产生莫名的愤怒和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表现出沉重的悲伤。我开始失去信心,失去信任,失去自我。我开始感到无助的不快乐。没去美国之前,有人问我想学什么专业,我不假思索地说要学心理学。或许那时是带有些赌气的性质,因为实在是想通过学习首先找到自己不快乐的缘由,再慢慢解决它。好像只有心理学,才是我的解药。所以我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拼命的学英语,因为那时候甚至现在,在中国,心理学还是一门“专门帮助疯子的”学科。只有到发达国家去,我的心理问题才会像感冒一样正常的被人接受,然后根治它。那段孤独和痛苦的学习过程,让我差不多想放弃,因为真的漫长的看不到头,没有人可以帮我学,更没有人能跟我解释为什么我,在获得了一切女孩想要的东西的时候,还会感到,那么的不快乐。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听懂美国人说的笑话的时候,我开始疯狂的选修任何和心理学有关的课程,临床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的记忆,感知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儿童成长心理学。。。。。。我吃惊的发现,原来书本里所描述的种种内心的表现,和我是如此相像。不仅如此,每一个同学都有同感。心理学和我们的每一天都息息相关。从学会吮吸,到学会忍耐,到自我意识的产生,到集体意识的产生,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每一个情绪的起伏,都蕴含着无数和自身,社会,文化,环境,身边的人相关的各种信息。学习心理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和接受我们自己。

 

       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有“疯”的时候。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程度也不同。有的人疯狂的购物,有的人无缘无故大发脾气,有的人彻夜坐在电脑前沉迷于电玩世界,有的人不容许自己瘦得皮包骨头的身材多处一丁点儿脂肪,有的人煲电话粥到深夜,有的人抽闷烟喝闷酒,有的人脚踩无数条船,有的人出门以前常常反复的检查们是否管好,有的人爱说谎,有的人不相信任何人。每个人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发泄内心的压力或者填补内心的空虚,那些方式的不同取决于每个人对社会,对文化的不同的理解,更多的是当时条件的允许。

 

       有的人知道自己“疯”,便尽情的“疯”;有的人知道意识到自己“疯”,就立刻停了下来;有的人自己“疯”了,还不知道;有的人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疯”了。正常情况下的“疯”,都是暂时的,只要对别人没有伤害,都应该被允许,可是大多数对心理健康没有常识的人,无法接受别人的“疯”,也不敢在别人面前“疯”。所以在别人“疯”的时候,就产生了误会。自己没有办法“疯”,问题积压久了,也就真的“疯”了,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所以我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它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从此我养成了习惯,在固定的时间会静下来想一想最近的行为里潜藏的心理秘密。其实每种行为都有它发生的理由,有些时候莫名的惊慌失措,并不是因为精神压力大,而是因为早上的那杯咖啡的作用。有时会突然觉得马路对面的那个帅哥特别养眼,可是平时根本不会去看他一眼,其实根本是手里那支最爱的冰淇淋让自己的心情变得靓靓的。有时候接电话,会显得非常不耐烦,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手头上同时还在敲打着电脑键盘,注意力被分散了,两件事都没做好。

 

       当生活中和别人遇到一些不愉快的时候,我当然也会在第一时间情绪激动,但心理学让我很快平静下来,理智的分析双方的在不同角度上的立场。这常常是受到委屈的人最难完成的事情,相当于被人捅了一刀,还要回过头来安慰杀人的人。这是善良的人在一生中必须经历的心灵历练,痛苦的过程之后,其实快乐的还是自己。很多时候,我因为被别人伤害而伤心难过,可使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想一想,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当想到伤害我的人或许在未来的有一天会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我便顿时心生怜悯。久而久之,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真得让我感到不快乐。

 


http://s2/middle/649d796bg764d3d388901&690

200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不忘高举国旗的小知识分子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