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评课稿(原创)
(2014-11-30 14:48:55)分类: 教学研究 |
优化《沏茶问题》教学设计及评课稿
执教:汪树军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4、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景,引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明家里来客人了,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快给阿姨沏一杯茶,要快点)
2、引出沏茶问题
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屏幕出示例1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问题)
1)说一说沏茶都需要做哪些步骤?
2)我们来看看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屏幕出现沏茶工序和问题)
2、出示问题:尽快喝上热茶?
3、同桌合作探究,设计方案
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设计出你的沏茶方案,并计算一下总共所用的时间。
4、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选取有代表性的设计展示
5、展示和汇报设计成果。
6、选择最优化方案
洗水壶
→
接水
→
烧水
1+1+8+1=11(分)
有序
同时
7、化流程图教学
8、括小结,体会优化
师:平时在做事情过程中,除了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到不冲突就能同时做几件事情,注意合理安排,就能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了。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10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课本练习二十的第一题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沏茶问题
优化
洗水壶→接水→烧水
洗茶杯
找茶叶
1+1+8+1=11(分)
优化——沏茶问题评课稿:
一 课标和教材、学生实际三者巧妙结合,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数学广角—沏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汪老师执教的《沏茶问题》, 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课中教师从新程标的基本理念出发, 课堂当中很好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目标,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重点内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经历”“体验”两个反映数学活动水平的词语来指导课堂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实,学生获得的经验扎实的喜人效果。
二、教法、学法设计精巧,就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2、探究体验的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解决问题采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作用。
3、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方法。 在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有效的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巧用生活实例,使数学与生活水乳交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本课体现两个亮点:
1、引入新课中你能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一句话吗?”简单而平实的导入把课堂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要学的,正是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的,这样的学有所用,才会使学生更有积极性,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又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的整合,“一边……一边……”正说明可以同时做不同的事,这两件事之间即有内部联系又有不同的方式,而这其间的合理安排,正是这节课里要学习的统筹方法。
五、巧用合作时机,展合作共赢之魅力
几点建议:
1、在“沏茶”这第一个数学环节中,汪老师应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对比谁的设计更合理,那些事可以同时做,进一步让全体学生理解做一事情有很多方式,但有些方式就很合理,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的好处。
2、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那么评价就不能单纯的停留在学习的结果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态和态度,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要关注的。
3、练习题在精心设计一下,不用课本中107页的习题,可以联系中午时间很短,妈妈又要做饭又要炒菜,怎样做就很快的吃上饭午休呢?的生活实例会更好的突出本课的重点。
总之,本节课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从“一边——一边”的造句的形式的情境以及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开始,让学生面对沏茶、小红吃感冒药等实际问题,主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