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阿兴油画作品

奚阿兴:男,笔名阿兴1944年1月28日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水乡》、《捣衣图》、《仓库》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以及欧美地区许多私人收藏家收藏。
版画作品



主要参展:
2005年 上海美术大展并获奖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3年 第三届全国油画展
2001年 上海美术大展并获奖
1999年 九届全国美展 获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的《鲁迅版画奖》
1998年 上海百家精品展
1990年 意大利贝拉国际画展
美国雷诺现代美术展
1989年 挪威国际版画三年展
1986年 首届“海平线”联展
九届全国版画展
1984年 挪威国际版画双年展
六届全国美展
1980年 日本福冈当代亚洲美术展
1979年 五届全国美术展
六届全国版画展
个人画展:
1998年 上海中国画院
2001年 “杰”画廊
2005年 尔冬强艺术中心
2006年 尔冬强艺术中心

奚阿兴铜版画作品《女伴》

相关评论
观看阿兴的作品,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中国庭院之中,宁静而神秘,在如此浓厚的东方意蕴的氛围中,扑面而来的气息里却带有一种清新的现代主义的精神内涵,阿兴成功地将中国本土情愫和西方现代风韵揉和在了一起。正是这种超越历史和文化时空的驾驭能力使得他的作品得到了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收藏者的共鸣。
奚阿兴有着版画意味浓郁的油画语言。他很少刻画现实中的人,他的“意”大多从民间美术的形色中获取养分,特别是无锡泥人的“线”、“形”,成了他以意造型的基础。他是在“黑”与“白”两极色的中间,寻找油彩语言的微妙意味。


和冯健男侧重于妖魔鬼怪的群像刻画以及妖魔异世界鲜烈色彩的不同,奚阿兴的神话场景更注重大环境氛围的表达。比如,盘古开天辟地里混沌的状态先是一个远观,接着拉近视线,进入由冷到热交错并层层环绕的混沌内部,目光最终聚集到抱成一团的盘古身上。随着文字的描述,一万八千年过去,N个一万八千年过去,盘古长大,打呼噜,醒来,觉得闷,摸到板斧,一板斧下去,劈开了混沌。这里阿奚用了一个通页图:利刃碰上混沌的内壁,闪着耀眼的光芒,撕裂如蛋黄般的混沌,掀起滔天烈焰,惊起连绵不绝的分子。。。这一个场面非常壮阔。站起来的盘古托起了头上的天,撑开了脚下的地。这里用了一个半页图,力量和周边环境的不明朗形成鲜明的对比,虬发从生的盘古浑身赤裸,紧皱双眉,憋足力量,以大字形顶天地立。脚下的大地在奔腾,手顶的天在与地的难舍难分中撕裂,天地渐离渐远。远处天地分界线透出明亮的光景,一个美好新世界正在诞生。接着是盘古之死,用沉的调子做了一个通页的悲壮,不过,一轮新的太阳正从他的躯体之上升起,彩虹显现,明亮正在展开。倒下的盘古与大地融为一体,于是有了月亮,星星,玉石,露珠等等。六幅图完美展现了这位先祖光辉的一生。

面对大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思潮以及源源而来的庞杂的艺术信息,阿兴这样一个习惯于向内观察的人的反应是与众不同的。他不是兴高采烈地投入各种时兴的思潮之中做一回弄潮儿,而是埋首于自己的小天地,发掘和表现他深层的思绪。他为自己打开一扇心灵的小窗,静静地窥视着、倾听着,寻找一种能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在画布上的语言,一种能释放自己内心思绪情态的形式体系。
他常常借助中国古典形象的外涵引发一个现代人的思绪。仕女、丈人、宫廷、居室,似真非真,说假不假,几分怀旧,几分伤感,把观众引入一个独特的境界。似乎身处一个古老而陌生的宅院中,深邃而神秘,其气氛及内涵自是与众不同,仿佛有一个大底盘托着,那个底盘上深深刻着他个人的标记。每当插上想象之翼,便能在古今中外作超时空和超地域的自由翱翔。他又有办法把这种自由转写到画布上,他的画似乎便是这自由鸟一闪而过的全息影像。因而,他的充满中国古典情调的画中有着明显的现代意识,他的东方本土情结中又隐藏着西方文化的沉积。很难将他的画归入某个流派,贴上某个标记,作出某种界说,这只能是一种完全属于阿兴个人的东西。
阿兴性情静穆,平日无声无息。但一握上画笔,便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那种寻找感情突破口的冲动,使他激奋,使他入迷,使他忘掉了束缚人的陈规与师承,一心一意沉向艺术的深层。但他并非一个孤独者,而是正处在世界艺术发展的网络之中。
——摘自王劼音《想象之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