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一定同时需要双亲

(2011-09-26 06:41:08)
标签:

单亲家庭

父性

母性

母亲

父亲

隔代亲

雄性荷尔蒙

雌性荷尔蒙

育儿

分类: 教育育儿

 

    经常听到有人说母亲教给孩子“爱”,父亲教给孩子“责任”,这是人们的误解。教给孩子爱的是母性而不一定是母亲,同样教给孩子责任的是父性而不一定是父亲。“母性”与“父性”如同雄性荷尔蒙与雌性荷尔蒙一样共存于人的身体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两者兼有。

 

    母性使我们将自己与孩子融为一体,把孩子作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待,由于母性的爱和保护孩子才会产生出自我肯定感,才会感觉安心。但母性使人将自己与孩子的工作混淆,插手本来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工作。母性容不得看孩子处在危险和不舒服的境况中。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孩子将学不会责任。因此父性作为对母性的补充,区分自己与孩子,教给孩子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父性不会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让犯了错的孩子自然品尝犯错的后果。看到孩子处于不愉快的境况中也不会伸手相助,而是静静观望,将孩子培养成为坚强的人。

 

    在大部分孩子乳幼儿期都是以母亲育儿为主,如果母亲是母性很强的人,那么就需要父亲利用父性来进行干涉,抑制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给孩子创造发挥自己力量的环境。相反当母亲是父性很强的人的话,那么就需要父亲利用性格中的母性来对孩子实行保护和爱。如果母亲或者父亲是母性与父性协调的人的话,那么他(她)会根据状况将母性与父性巧妙的分开使用。有些单亲母亲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照顾孩子,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变得严厉,这就是无意识中“父性”来辅助“母性”的结果,内心中在努力获取父性与母性的平衡。我们常说幸福的家庭母亲和父亲两个人的爱缺一不可,但是有些单亲家庭也一样可以培养出幸福且优秀的孩子。

 

    母性使人分不清自己与孩子的区别,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而精心照顾。看到孩子疼你也一样疼,甚至比他还疼。母性让人见不得孩子受一点苦,不忍与孩子分离,让孩子和母亲保持一个个体。中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收录了一篇叫做《麻雀》的文章,讲述老麻雀奋不顾身的扑到猎狗面前用身体挡住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和老师争论麻雀的性别没有意义,麻雀救孩子的力量来自于身体里的母性,因此母爱和父爱都有可能。正是因为大部分动物和人一样有母性所以才得到顺利的生存和繁衍。爱孩子精心的照顾他没有错,而且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和保护则成为他形成自我肯定感的基础。但是母性使人无法冷静的观看孩子处在让人不舒服的状态里。女人出于母性救孩子做出超越科学可以解释的行动的报道时有耳闻。母性使人混淆家长的工作与孩子的工作,会代替孩子做他本应做的事情。但是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的话,孩子将学不到责任也不能真正自立。

 

    在中国很多母亲的地位很强大,不受父亲发挥干预过度保护的父性的干扰,因此父亲的父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还有很多家庭由于隔代亲的缘故,溺爱孩子的老人的权力远远大过试图教会孩子责任的年轻父母。作为其结果,中国的孩子在受到母性过剩的母亲或者老人过度保护的同时,没有学到责任心和体验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中国整体社会上的溺爱不止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也有隔代亲以及父亲在家庭地位中低下和远离育儿造成的后果。

 

    当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心里觉得他可怜,如果不对他伸出援手心里会产生罪恶感时候,可能就是自己母性过剩了。过剩的母性不但帮助孩子“摆脱”困境,甚至还会干涉孩子的生活以及人格,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大的孩子会反抗过剩母性的侵入,比如下雨天孩子忘了带伞,你去学校给他送伞,他却毫不领情的告诉你以后不要来了,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他是一个有自立心的独立的人。但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对母性说“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教给孩子“责任”的就应该是“父性”的责任。分清自己与孩子的工作,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绝不代替。父性不会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品尝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即使孩子处在不舒服的环境里,父性会冷静的观望,通过锻炼使孩子学会忍耐、负责任和坚强,使他的性格更完善。

 

    作为育儿中心的母亲如果母性和父性能取得平衡,并且能够根据情况判断善于使用的话最理想。但是母亲如果是母性非常强的人,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需要父亲或者其他人用父性来介入,起到抑制母亲的过度帮助,给孩子创造一个发挥自己的力量的环境的作用。工作繁忙的父亲容易被工作所限制,把孩子全部都交给母亲来负责。父亲应该抽时间好好观察孩子和母亲的情形,当发现父性不足时就要适当介入。相反的如果父亲是母性非常强的人的话,那么母亲就同样必须发挥父性来干预。

 

    教给孩子爱的是“母性”的工作,但并不一定是母亲的工作。父亲也有母性,在家庭中有足够母性的情况下父亲的母性不会显示出来,当家庭中孩子得不到足够母性的时候,父亲的母性就会显露出来,反之也成立。正因为培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才既需要温柔与爱的母性,也需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教会孩子生存本领的父性,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其说同时需要母亲和父亲,不如说更需要家庭中母性和父性取得平衡。爱与包容的母性和与孩子拉开距离让孩子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的父性都是必要的。即使是单亲家庭或者隔代抚养的孩子,只要是在父性与母性取得平衡的环境中长大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这也是很多出自于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一样很优秀的原因。

 

                                                            此文已在《家教》杂志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