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玲,你可能认识好几个,这个名字实在很多。但是与绿孩子相关的李玲,仅此一家,仿冒必究。我们跟绿孩子的结缘,是通过逗逗妈妈,她的介绍让我在网上结识了绿孩子的负责人(其实也是唯一的专职工作人员)李玲。她的办事效率和热忱令我感动与吃惊,最初绿孩子没有支付宝账号,我建议设立一个便于捐助家庭月捐。没过多久,她就给了我回复,捐助账号已设立。从此三三成为了绿孩子的小捐助者之一,把她挣来的为数不多的零花钱每月捐20元出来,我再增加80元,凑够100,捐给绿孩子。
回过头来再说说绿孩子。这是由熊磊、熊亮、阿甲、萝卜探长四个人发起的面向乡村孩子的专刊资助项目。他们不仅仅是提供一本书给农村的孩子,而是提供一本合适的为他们度身定做的刊物。工程浩大,作为季刊,正式的工作人员就那么5、6个,而实际负责全部工作执行与善款募集的,竟然只有李玲一个。
央校借着熊亮的讲座,终于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女孩,跟我想象的差不多,充满活力,当说起绿孩子发起缘由的时候,她说,最初是熊亮老师采风,一群孩子围着他要馍。回来之后,他想,这些孩子得到的不应该只是食物,而应该给他们更多。那就是知识,是书。讲到这里,她的眼里含着泪水,我也深深的被她打动。后来又聊到她在云南乡村开始一个月的儿童阅读扫盲带给她的震撼和沮丧,讲到社会上对于公益资助的种种质疑,讲到绿孩子在基金停止赞助(因为每个项目只能得到固定期限的捐助)之后她的焦虑,我冒昧的问她,一本绿孩子从制作印刷到送到孩子们手上要多少成本?她很快的回答我:12元。我对旁边的三三说,一本杂志12,我们每年捐助1200元,就相当于100本杂志,每本杂志设定的阅读孩子为6-8个,那么我们每年可以帮助600-800个农村孩子读到适合他们的好书,多棒啊!这远比添置几件新衣、多吃几餐美食有意义得多。
相较于官方善款募集,他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三叶草一众草籽热心的帮他们出谋划策,同时筹措着如何能把三叶草的改善城市阅读生态与绿孩子的改善乡村阅读生态结合起来,讨论热火朝天。我忽然想起,三叶草自己作为注册民非的公益组织来说,也正面临着资金的巨大空洞。目前所有活动的开销,都是由众义工自掏腰包,必不能长此以往啊。作为一个机构,需要有他本身的运营机制,需要探索的课题,还有很多。
用三爸的话来说,很多人会想,你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你们这么做,图什么?实际上我们都不是非常富有的人,惭愧的讲,三三早上的校服裤子上,还有一个洞。我们自己对于穿着,也从来不讲究挑剔。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老人孩子,同样压在我们的肩头。可是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如果没有人开头去做,也许就永远没有开始的机会。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那这个星球,该是多么美好!
有些人,心里装的只有自己,有些人,心里装着整个世界。我希望我的孩子,成长为后者。
关于绿孩子,分享逗逗的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3b8340102dsrn.html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片绿色和希望的绿孩子,请私信或回复与我联系,有信必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