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加勒】寻觅月亮堡沧桑往事

2025-08-28 10:07:41

加勒位于锡兰岛的西南端,东、西、南三个方向临海,仅有北边与陆地相连。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是岛上最大的两个族群。16世纪初,一支前往马尔代夫的葡萄牙船队被风暴吹离航线,误打误撞来到有着丰富肉桂资源的斯里兰卡,加勒便是殖民者登陆的地方。

在此之前,加勒是岛上最重要的贸易港口,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腊人、罗马人、马来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都通过加勒港口做生意,肉桂、象牙等贵重物品从这里运往世界其他地方。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到访过斯里兰卡,1409年在加勒立了一块“布施锡兰山寺碑”,用中文、泰米尔语和波斯语镌刻石碑铭文。

1588年,葡萄牙人开始在加勒修建城墙和堡垒,最初用泥土堆砌,但后来忙于与西班牙争夺美洲大陆,葡萄牙人实在力不从心。1640年,荷兰人趁机占领加勒,改用岩石修筑城墙,14座棱堡让其固若金汤,成为坚不可摧的屏障,抵御其他国家海上船只和海盗的侵扰。与陆地相连的地方,荷兰人建了3个棱堡——太阳堡、月亮堡和星星堡。至此,加勒老城成形,面积虽然仅52公顷,却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造的最大堡垒之一。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英国人粉墨登场。1796年,英国人拿下斯里兰卡,保留加勒古堡,将其设为区域行政中心。他们先在月亮堡和太阳堡之间加了一道城门,也是今天加勒老城的主要入口,两侧分别是英国和荷兰的徽章,又在乌德勒支堡边上建了一座灯塔,还加盖了25米高的钟楼。

老城门(OldGate)位于加勒老城的东北部,城门两侧是要塞的库房,明黄色地中海式建筑。城门上有英式盾牌浮雕,内侧有VOC三个字母,代表VerenigdeOostindische Compagnie(荷兰东印度公司),刻于1669年。两只狮子分立两旁,顶上是一只公鸡。


从新城穿过城门,仿佛踏入时光隧道。脚下的石板路被百年脚步磨得光滑,两旁是殖民时期风格的建筑——红色瓦顶下,白色墙面爬满三角梅,窗台上摆着陶罐与新鲜的鸡蛋花。

加勒老城的街道布局呈网格状,并充分考虑了斯里兰卡的热带雨林气候,房子顶部撑出起脊,临街用木头廊柱修成长廊,大都设有后花园或庭院,这些有利于消除潮热。加勒是欧洲人在南亚建造防御城市的最佳示范,其中融合了荷兰建筑风格和斯里兰卡本土文化。

1755年修建的荷兰归正会教堂(Dutch Reformed Church - Galle)位于老城正中心,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如加勒一般袖珍,有一座朴实的庭院。教堂里的管风琴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仍能工作。是加勒古城内著名的殖民时期地标,以其简洁的白色外墙和新教教堂的庄重风格而闻名。

1871年,英国人在前法院旧址修建了圣公会教堂。教堂由建筑师詹姆斯·乔治·史密斯设计,后来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也出自他之手。英国人的这些改建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荷兰人最初的规划,如今看到的加勒老城大部分仍是荷兰人修建的。

这座17世纪由荷兰人建造的堡垒,如今仍以完好的城墙环抱著错落的街巷,每一块砖石都浸着海风与岁月的味道。

沿着城墙漫步是必做的事。厚实的石墙上留有当年防御的炮位,如今成了最佳观景台。海风带着咸意拂过,远处的印度洋波光粼粼,近处的古城屋顶层层叠叠。若赶上正午,阳光把影子拉得很短,坐在城墙边的长椅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连时间都慢了下来。

走在古老的城墙之上,一边是蔚蓝浩瀚的印度洋,一边是饱经沧桑的老城,白墙红顶的老屋、高耸的钟楼、庄严的教堂,恍惚置身荷兰小城。加勒钟楼位于主城门西面,是加勒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座钟楼始建于1883年,有4层楼高,是为了感谢安托尼斯医生而建造的。每当钟声响起,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击斯里兰卡,重创加勒,老城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一段时间修旧如旧的艰苦工作,加勒老城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加勒如今依旧维持免费参观,让游客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古城的街巷藏着许多惊喜。转角可能遇见一家小小的手工艺品店,店主会笑着递上一杯锡兰红茶;或是一间百年教堂,木质大门推开时吱呀作响,内部的彩绘玻璃透进柔和的光。最热闹的当属中心广场,本地小贩推着车卖现切的菠萝,孩子们追着鸽子跑,游客与当地人的笑声混在一起,满是生活气息。

加勒,作为斯里兰卡仅存的古城之一,其声名并非源于迷人的海滩,而是得益于其历史悠久的城堡。这座城堡在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加勒的知名度。

加勒古城像一颗被时光打磨的珍珠,既有殖民历史的厚重,又有印度洋的鲜活。它不喧嚣,不匆忙,只是以自己的节奏,将过往与当下,轻轻裹进了海风里。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