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聊一下泰勒的行为经济学、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

(2017-10-11 22:11:17)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市漫步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泰勒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这些非理性行为有时导致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决策最终失效甚至酿成恶果。比如,买股票,很多投资者即使感觉买错了,意识到付出的已经成为沉没成本,也不愿及时纠错,都会犹豫不决,抱着侥幸心理,一拖再拖,期待回本或盈利;有的还会在“低位”追加投入以求摊薄成本,结果加重损失。行为经济学提醒人们要学会忽略沉没成本。

    有时,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往往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做股票谁都想买得更低甚至最低。由于底点只有一个,而要买到这个底点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又因每个人的判断都带有主观愿望,结果不是买得早,就是买得晚,而且各人差异很大。即使借助完全“理性”的智能炒股机器人,哪怕它把全世界所有的大数据都演算个遍,也都无法精准地抄到这个底点。这样,买得早或买得晚而造成高买的这段损失势必变成沉没成本。如果投资者老是为此耿耿于怀,责备自己:“妈的!又买高了!”显然毫无意义,毫无必要,因为这是做股票绝对无法避免和必须付出的成本。

    单从买入的角度看,这段损失就像泼出去的水,是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但从整个投资过程来看,这又是基于投资者能力的机会成本,即这是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能力,为了获取以后的赢利所要付出的成本,而这个机会成本的大小取决于投资者买入水平的高低。所以,为了尽量降低机会成本(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沉没成本),投资者不得不努力学习、分析与研究,从而提高投资能力,而这个追求又是无止境的。难怪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告诫道:“投资本来绝非易事,认为投资容易的人都是愚蠢的。”

    上面讲的就是买股过程中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交织在一起的情况。

    同理,卖股也一样。

    了解和理解一些行为经济学,有利于纠正投资的错误行为。正如泰勒所说的,我们一旦发现了一个行为问题,就可以采取另一种行为作为解决办法。

    泰勒的行为经济学非常重视“直觉”的相关研究,因为现实中人们经常凭借直觉而不是理性来做决定。而传统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人,这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泰勒的行为经济学致力于自我控制问题的研究,以期帮助人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更好的决策,希望能以较少的代价去尽量接近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理想目标:把人当作是理性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