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F爱好投资,想做证券经纪人。
F有一个朋友是“香港××金融集团”的市场总监。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香港总部大约只有5、6个人吧,台头倒不小。反正在香港只需2元港币的发行股本,即可成立一个10亿元以上注册资本的公司。这位总监是大陆人,最近想请F帮忙,销售一家海外保险公司推出的“全球基金定投101计划”保单(以下简称“101计划”)。按照“101计划”规定,该保单持有人若在保单运行期间身故,受益人则可获得1%账户净值的补偿,合计可得账户净值的101%的收入,因而称之为“101计划”。关于“101计划”,网上有许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近几年来,“101计划”通过香港好多中介机构,向大陆迅速渗透,卖给大陆客户,增长势头很旺。两星期前,那位总监朋友特地来绍兴,要与F商量销售“101计划”。F叫我一起去听听。事后,F问我怎么看,然我真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101计划”实质上是一个披着保险外衣的海外定投基金,具有保险的某些特殊的功能(主要是避税和保住投保财产),当然,它的主要功能是投资回报。“101计划”面向全球,专门从各个国家或地区中挑选出若干基金,构成一个基金组合。这样看来,由于它的投资面广阔,具有相对优势。
这位总监朋友推销的“101计划”的定投年期是25年,最终结果会怎样,当下难以定论,但就他所说的一些内容,我作了一点辨析。
一、这位朋友说,1、由于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客户,现在“101计划”加大了第一年的赠送金额,高达125%,例如,如果你选择连续3年定投产品,每年投入100万元,那么第一年,保险公司将送你125万元,这样你第一年的金额就是225万元;2、这个“101计划”回报率保守地说,长期年化收益率可达15%;3、每年只收取你总资产的5.5%的管理费。
这样,如果你每年投入100万元,定投3年,一共才300万元,加上赠送的125元,按照每年增长15%,25年后总资产就能达到1.27亿元,增长42.3倍!厉害吧!
厉害?我觉得这还不算什么厉害呢,更厉害的是,假如保证让你获得42.3倍的收益,看看它的总增长率需要达到多少:每年你收益增长是15%;每年管理费是5.5%;第一年赠送给你的125%资金,每年需要2.81%的增长,25年方可补回来;只是这3项,总的年化增长率须要达到23.31%!这好像都超过巴神大爷的水平了吧?这才真叫厉害啊!可问题是,你打着灯笼找遍天下,有哪个基金超长期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而这个成立只有5年的中介公司能够保证你达成?
其实啊,这位朋友所说的都是预期收益的宣传,偏重强调了形势好的一面,没有提醒风险的一面;而定投保单上也是没有这个固定收益条款的。
二、倘若你只为了追求投资收益,也不要太过于洋迷信,妄自菲薄,瞧不起国内基金。看看A股中那些老封基,十多年以来,平均年化增长率个个都超过18%呢。面向全球寻求投资标的固然具有相对优势,但海外表现出色的基金也大都是瞄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新兴市场的,而中国金融市场正是一个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
三、当然,香港的金融业确实比大陆发达得多,其金融产品的回报率也确实明显高于大陆,所以,自己不做投资而想得到更好收益的人,可以赴港签约类似“101计划”的保单。
不过,国内的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国人也在不断地学习香港和海外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金融产品,尽管总是“慢一拍”。想当年,国内保险市场极其落后,寿险几乎是个空白,现在看看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得怎么样?快不快?尽管现在我们仍然落后,但潜力巨大,不然,海外金融大鳄也不会如此看重中国市场了呢。
四、针对你F来讲,帮助销售“101计划”与你职业生涯恐怕是有潜在冲突的吧?你每帮助一个人买入“101计划”,就意味着你将失去一个以后有可能跟着你投资的潜在客户。“101计划”着重瞄准的是定投金额都在几十万或上百万或上千万的客户,属于小众大客户。你F刚起步做经纪人,招揽的势必都是大众小客户,但切勿以为,反正那些大客户不会跟着你,遂把他们送给“101计划”。殊不知,等你以后慢慢成长起来,届时你周围大一点的客户早都跑光了,那你又何以更好地成长呢?这是从你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倘若从更大的层面上来看,把国内的投保和投资客户都统统地拱手让给海外,那中国的金融市场怎么发展?留着青山在,以后自己用,不好吗?
五、F问我:“你会选择‘101 计划’吗?”我答:“不会!我有兴趣自己做点投资,为什么要交给别人去做呢?”
六、因为“101计划”是保险品种,可以躲避遗产税,做实业的人一旦倒闭也可保住这份资产不被清算掉。但具体情况可具体对待,国内虽然总有一天会有遗产税,但只为了避税,等到这一天到来也来得及;至于投保资产如何保住的问题,由于你买的是香港或海外的保单,所有一切条款都是按照香港或海外的法律执行的,而你生活在内地,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大陆人,届时一旦发生特别事件,你这份资产怎么个处置还真不好说呢。要不你干脆移民得了。
“总之,‘101计划’本身并没什么不好,回报率也比目前国内的一些投连险都高,关键是看适合不适合自己。”我最后说。
“我再想想!”F若有所思地应答。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9g.html
《人生不能“对冲保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mmy.html
《多元化投资是一大趋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