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手熬一碗松树蕈油

(2011-11-01 06:28:29)
标签:

杂谈

   常熟有碗面特别出名——兴福寺的蕈油面,蕈油面好吃因为有蕈油,蕈油鲜美因为蕈好熬油更香。

http://s6/middle/6059c7e6gb09fda99a955&690

    这里用的蕈,必定是本山松树蕈。为什么一定要本山(也就是虞山松树蕈)呢?按本地人说法本山的蕈鲜,经明嘴人一尝就能尝出本山外山的差别(难道这东西也和正山小种一样??)。另一种呢说这种蕈必须长在500米海拔以下的松林中才鲜美,虞山正好符合这条件。这个嘛,我是钝嘴人,不发表意见。

    总之,松树蕈是个娇贵的东西,只在每年九十月上市,每次上市不过几天。一到上市时一传十十传百,大伙儿去菜市场像赶集一样疯抢一通,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

     当然也因为它每年上市时间短,量小,鲜蕈容易腐败,于是古人就聪明的发明一种既能长久保存又更好吃的做法——熬松树蕈油。

    我那天回家心血来潮,详细问了我妈那蕈油如何做,妈就耐心的告诉我如何如何,这里我只是照搬妈妈的经验。别家如有其他炮制法,纯属自然。

     备料如下:

1、 鲜松树蕈:量大量小各取所需。

2、 菜籽油:油量大于松树蕈的体积,这样才能用油封存。注意这里一定是菜籽油不是橄榄油,不是色拉油,也不是猪油。既然古法熬制,咱就不用现代的油,而且菜籽油香气更自然浓郁。另外,按我的理解既然是寺庙时兴的东西,当然也不能用猪油啦。

3、 老姜几片:咦?这个是我吃那么多年没想到的配料。按我妈的说法是可以延长蕈的保存而且更美味,那么古人也可能凭直觉发现蕈的阴寒需要用老姜来温和一下。

4、 盐少许:入味。

 

步骤如下:

1、 鲜蕈洗净。

2、 鲜蕈+姜+盐,放置在蒸锅上,蒸熟蒸干多余水分。

3、 菜油烧热至冒烟(不必太热),将蕈姜盐倒入,看见金黄色的泡沫翻滚,那是水与油的较量。当看见泡沫变少几乎没有时,可将蕈撩起。

4、 让锅中菜油放置微凉,然后再次将油加温,再次将刚才炮制过一遍的蕈倒入锅内,俗称回锅。

5、 这时候还会看见金黄色泡沫,依旧是残留的水分。等啊等,直至泡沫消失,蕈油就熬好了。

6、 起锅,注意封存时,菜油一定要没过蕈,才能油封长久。

 

   当然还有退而求其次的做法。错过那鲜蕈上市但又想尝到蕈油的美味,那就只能像我一样用干蕈做。步骤几乎差不多。只是第二步时不用上笼蒸,只需要用水泡开,沥干水分就可。如图,将就看。

 http://s9/middle/6059c7e6gb09fdc2733b8&690

http://s11/middle/6059c7e6gb09fdcf49ada&690

http://s3/middle/6059c7e6gb09fdd9c66d2&690

http://s10/middle/6059c7e6gb09fde258659&690

   蕈油做起来很简单。一年辛苦一次,就能享受到整年蕈的美味。做蕈油面,做蕈油豆腐,做蕈油炖蛋……就放那么一点点,整道菜就美味的鲜掉眉毛。

   最后提个旅游建议:如果到常熟旅游的话,一般人会跑去兴福寺喝杯绿茶,吃碗蕈油面。不过诸位从自己身体寒热角度考虑一下,我个人建议,吃碗蕈油面,再喝杯当地的桂花酒或王四黄酒或许更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