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关键词:妥协(1)
(2011-01-05 08:06:48)
标签:
育儿 |
分类: 铿锵心情:善感却不会多愁 |
年轻气盛的时候,是绝对不相信妥协的。决不妥协,就是那时的信仰。
但是,有一天,在对生活充满失望,又无可奈何的时候,就这么告诉自己:生活,就是妥协。突然之间就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
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拼搏,退缩,我们努力,消沉,我们一往无前,举步维艰,我们生活在大风大浪,大起大落,绝望与希望,矛盾与坚决中,这时,让我们人生能够得以继续的,毫无疑问,就是妥协。
只有当我们学会妥协的时候,我们才会放下,才会向前。甚至有句话还这么说:一个人,他什么时候懂得妥协,也就什么时候成熟了。如果是以前,我是绝对会笑其中的悲观消极的,但是,当自己也对这个世界妥协,才领悟出其中的道理,人,总是在妥协的时候,找到心灵的抚慰与平静。
我是很容易快乐的人,其实我骨子里是极度的悲观主义者。我觉得这两者是有关联的,因为悲观,所以对万事有了最坏的打算,反而很容易得到快乐和满足感。
对于年少我最深刻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恐惧。那时的快乐是肆无忌惮的,是忘乎所以的,就算是在别人可怜的眼光中,也一点觉察不出自己的可怜。那时的恐惧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睡前听奶奶讲鬼故事,然后整夜捕风捉影,把自己吓个半死,可是,更大的恐惧是,思念。
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后,我开始了对父亲,母亲,或弟弟的思念。这种思念常常是突然而然就来了,然后就开始对将要到来的一切充满了恐惧。
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学会妥协的吧,为了让自己不恐惧,我学会了接受这个事实。我对自己说,我可以两边跑,我可以两边拿零花钱,我可以有两个家。
这时,悲观主义者容易快乐的情绪就挽救我了,长大了,很多朋友说,一点也看不出你像是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我笑,我说,我从来不觉得离异家庭出来的孩子有什么标签。
然而,有一样感触,是绝对比别人要深的。我对自己说,以后,我要结婚了,绝对不轻易离婚,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进入婚姻,在绝望的时候,我在“离”与“不离”上的纠结,绝对比别人消失的迅速,我内心的妥协,也来得不那么艰难。
爱情是硬的,爱就是爱,不爱就是爱。婚姻是软的,需要妥协与经营。我承认,我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这念头是一闪而过的。更多的时候,是在婚姻里学会妥协,妥协对方的变化,妥协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与压力,妥协韶华流逝,自己的越来越无奈。
然而,这样的妥协是有收获的。当时,年轻的我们只是一头扎进婚姻,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真实的婚姻是什么。于是,婚姻无疑就是以四种状态存在:你适应我,我适应你,互相适应,互相不适应。而这适应的过程,就是妥协的过程,当妥协成为一种习惯,才发现婚姻已经渐入佳境了。
可是,世界上需要妥协的事情,又何止在婚姻?
为人儿女,有人写下“奋斗18年才可坐下来和你一起喝咖啡”,这是对自己生活在平常人家的妥协。
为人兄妹,为一句话断交多年,最终,最难割舍的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为人同事,遭受再多的冷淡,不屑,猜疑,甚至敌意,还是得从容地收起所谓的个性,任性和不羁,为了在那片屋檐下安身立命。
为人朋友,委屈,误会,不满后,还是想着,我们是朋友,却是不同的个人,学着去宽容,因此走过繁华与孤寂,曲终人散,还有人陪着,这是多大的幸福。
为人恋人,放下所有的忍辱负重,最看中的是彼此相爱,尽管有太多的不完美,但是,感谢他一路陪伴。
。。。。。
生活在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无常,太多的无能为力。
心烦气燥也好,愤世嫉俗也好,最终,还是需要妥协来为自己获得片刻的休息与安宁,继续行走接下来的道路。
妥协,不是放弃,不是认命,不是消极,也不是委曲求全,无原则退让,妥协是接受事实,调整心态,乐观面对。懂得妥协的人,就如在繁华的都市里,拥有一处安静的庭院,在疲惫的时候可以随时小憩。
这就是一个惬意的人生。一个懂得有所放弃,才有所得到的人生。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