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看到一篇这样的帖子:女人跟着男人在美国,男人上班女人在家做家务,后来因为吵闹日益增多,感觉日子过不下去了。这时两人协议离婚。女人不要钱不要房不要车,唯一的要求是要男人再资助她三年,让她学会生存的本领。因为女人一直生活在男人的庇护下,与人打交道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后来女人申请了一个学校,男人为她付了三年的学费,三年里,女人身体里的潜力都发挥出来,什么事情都学着自己去做去解决,一毕业她就找到了工作,当然,他们也离婚了。
虽然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尾,但是毕竟女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当一个人生活安逸,日子也就顺着凑合着过下去了,梦想的小火花会一个一个的被懒惰的思想和不想改变的现实所掐灭,可能到最后,就不再有梦想了。而当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没有依靠没有选择,身体里的潜力才会爆发出来,去为了那一点原来认为微不足道的梦想而努力打拼。
有时候,女人确实需要从男人的保护伞里走出来。并不是一定要经济独立,一定要做得比男人强,只是,无论何时,女人都需要有一颗独立与勇敢的心。
记得我刚到瑞典的时候,都两个月了我还不知道坐地铁,分不清楚东南西北。因为每次都和豆爸一起出行,有什么事情都由他去处理,就一直生活在他的保护伞下面,还觉得挺舒服的。后来我要独自去上课了,我感觉很害怕,害怕坐错方向,害怕错过站,害怕自己语言不够好,害怕有什么问题会表达不清楚。。。可是,这些都得自己去完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做。没想到却做的很好,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后来,凭着女人的天性,对于斯德歌尔摩,我就比豆爸熟悉很多,尤其哪里有打折的信息,我都会呼朋唤友,换地铁,钻巷子,熟悉得就像个地头蛇。
后来家里需要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我也渐渐的接管过来,比如打电话预约时间,找人来修房子等等,这些以前我都害怕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做起来其实都很简单。
可能,有时候,其实跨不过去的其实是自己心里的那道坎,那道不够自信的坎。从男人的保护伞里走出来,第一步最困难。
到美国后的第一次上课是晚上,10点下课出来完全忘了自己把车停在何方。看着偌大的一个紧挨着一个的停车场,我完全傻了眼。那时我第一想法就是赶紧给老公打电话诉苦,可是想着他在家带孩子会为我担心,我克制住了,顺着有可能的每一个方向往前走,走了几个方向都没有看到来时的路。于是我回到上课的那栋楼,凭着记忆走到当时进楼的那扇门,然后一点一点的找到了我的车。最开始我的心里还很害怕,在那么深的夜里,只有点点昏暗的灯光,下课的同学们都一个一个的走了。而我努力了好几次却似乎离我原来的方向越来越远。。。可是慢慢的我就调整了心态,像是在做一个迷宫游戏一般,每发现一点线索都非常高兴,当在一堆车中终于发现我自己的车,我忍不住就欢呼出来。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改变,我为自己而高兴。几年前,我肯定会哭起来,至少我会不停的打电话,寻求安慰与鼓励。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临危不乱处事不惊了。
或许有人会笑我,这点小事也值得拿出来说,再怎么说你也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在经济上还是得依靠自己的丈夫。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女人不一定非要用钱来证明自己独立,这样反而证明没安全感,我和我的丈夫只是分工不同,谁去赚钱都一样的,把自己位置搞清楚就好。
我认识一个全职妈妈,她以前有很好的事业,后来结婚后,就全心在家带孩子。她完全没有黄脸婆的架势,即使在家也很注重仪表。她事情很多,早上去游泳,送孩子去上学后她去学钢琴,下午回家做点家务后会到咖啡馆喝喝咖啡看看书,再回家做饭,晚上回家还要写写东西看看碟,她说:这样的生活比以前过的更精彩,更重要的,这是她真正喜欢的生活。
我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一边在家当全职妈妈,一边去学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朋友们之间经常聚会,谈谈孩子也不忘八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是的,有时女人真需要走出男人的保护伞,并不代表一定要赚多少钱,但是一定要过得自信,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相关博文:
全职妈妈:你的年薪值13万美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