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南·埃洛拉】雕凿在岩石上的宗教史诗

标签:
印度埃洛拉凯拉萨神庙16窟耆那教 |
分类: 我的旅途分享 |
图文:高兴的星
好吧,说到埃洛拉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吧。
在距离奥兰卡巴西北方三十公里处,有一片创作于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的石窟群,这些雕刻在玄武岩山壁上的石窟群是世界石雕建筑的典范。
它们代表了印度从公元三百五十年到公元七百年间宗教信仰的发展演变,浓缩着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文化精髓。
█ 16窟『凯拉萨神庙』Kailasa
抵达埃洛拉,我们首先进入的就是被众人形容为鬼斧神工、动人心魄、叹为观止的16窟凯拉萨神庙。它被誉为『岩石的史诗』、『印度岩凿神庙的顶峰』。
凯拉萨神庙祭祀的是印度教的大神湿婆,象征着湿婆隐居在喜马拉雅山中的神山Kailasa中。
置身凯拉萨神庙,当想到它是由独块天然巨岩雕凿而成,有门楼、祠堂、前殿、主殿、殿宇,它没有任何磊建的痕迹,完全是由工匠的双手创造而出,那种震撼,让人哑口无言,你用什么词形容它的壮美都觉得苍白……
事实证明Kailasa秒杀了太多埃洛拉内的石窟,以至于当我们离开它前往其他洞窟时,又半途折返回来,只想继续从更多的角度欣赏它的魅力。
你可以不喜欢印度的水,印度街道上的牛粪和口味单一的咖喱,但是无法不爱印度的建筑和艺术,它用强烈的视觉之美让印度的宗教文化流传至今,依旧独存于被现代文明包围的世界中,那样的艳丽、神圣和多姿多彩,这大概就是我们如此迷恋印度的原因吧。
█ 某些人,我来给你拍张照
·ⅰ·
他穿着巴巴的服饰,可是哪里又一种说不出来的不一样,不仅仅是他的皮肤比较白。
他跟同行的朋友说着话,肢体的动作有些夸张,我偷偷地拍他,其实已经是明目张胆了。
他还是发现了我,但是,没有拒绝我的拍照。他的印度朋友说他是来自美国的巴巴。
我问他在印度待了多久?他说:三十年里断断续续一直来往着。
他说话的时候带着美国式的神经质,但是又有着一种印度式的随意。印度的神奇就是能从灵魂上让某些人忘掉了自己,再重塑出一个仿佛出离俗世的人,这样的西方人在印度大有人在。
·ⅱ·
刚跟一家子人合完影,在他们离开的瞬间,偶然看到那个女子脚上的银镯子,很手工的质感,非常好看。看到我对她的脚镯感兴趣,女人拉高了纱丽的裙摆……旁边的男人有些得意地说:她是我老婆。我笑着说:你有个漂亮的老婆。男人哈哈大笑。
转身发现一个年轻女子的耳环很好看,对着拍了几张,那男人一看,立马掀开老婆的纱丽,看到那一串串闪亮的金耳饰时,我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那男人立刻兴奋地学着我的声音,『哇』『哇』地叫了起来……这次,我对他说:你有一个有钱的老婆。那男人更美了……
·ⅲ·
█ 我能跟你合影吗?
在凯拉萨神庙我们依旧是受欢迎的外国人,不夸张地说,经常因为合影寸步难行,一个人离开又一个人补上,当你想拒绝他们离开的时候,他们会双手合十向不停地对着你说:one more……one more……我是谁啊?不值得人家这样对我请求。好吧,不过就是笑一下,耽误一点时间而已吗?
·ⅰ·
在凯拉萨神庙的顶方,我们遇到了几个当地的游客,一个男人提出和我跟JU领导合影,结果不知道从哪儿又汇集出了一群男女老少,场面实在有点壮观,我忍不住提出给大家拍一张合影,细细地看一下,这庞大的合影至少有二十来人。
后来看回放,才发现那个印度男人搂着JU领导的神态实在有点猥琐,按照JU领导的话说:被『博懵』了,意思就是被人揩油了,被人吃豆腐了,被人占便宜了……可怜的JU领导笑得真是有些勉强。
·ⅱ·
一个人在鼓弄相机,身边一个声音飘过来:可以跟你合影吗?
抬头看看此人,瘦瘦高高,有一点帅。好吧……
拍完合影,男子看到离我不远的JU,问我:她是你的朋友吗?我点点头。
他问:我能跟她合影吗?我说:当然可以了,你过去吧,我给你们拍。
没想到他又提出了一个要求:可以借给我你的墨镜戴一下吗?……好吧……
我让他直接在JU身边站好,然后冲着JU说:看镜头。拍完照片,JU莫名其妙地看着我问:什么状况?
我说:他问我能跟你合影吗?我说可以。凭什么我被人家搂着合影了,你不能。
JU立马丢给我一句话:如果你是经纪人,一定是出卖艺人的那种。
其实,我一直在想的是印度人都自恋到这种程度啦,可以借人家的墨镜臭美……
█
游走在埃洛拉的某个角落,遇到一群来自香港的游客,他们热心地告诉我们去32窟吧,那里非常漂亮。
半路上又遇上他们的同伴,依旧对我们说去看32窟吧,很棒。
·ⅰ·
第32窟称作因陀罗瑟帕,约开凿于公元9或10世纪,是埃洛拉最好的耆那教石窟。在双层列柱大殿的壁龛中供奉着耆那教祖师大雄、巴湿伐那陀和戈摩达希瓦尔的雕像,最惊艳的是窟殿的天顶上,还残存着非常精美的壁画遗迹。
·ⅱ·
他们是耆那教的白衣派,不同于其他印度人总是对游客充满着好奇,他们似乎对游客没有丝毫的兴趣和关注。对于我们的镜头,他们也是低头匆匆走过,不停留、不招呼,带着视而不见的淡定。
耆那教分为白衣派和天衣派,白衣派穿着象征廉洁的白衣,主张男女平等,允许结婚生育。耆那教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不当兵、不当屠夫和皮匠,也不从事农业,因为农夫锄地会伤害到虫类生物,因此,耆那教教徒多从事商业、贸易和工业,很多人成为了优秀的商人。耆那教也被称作印度教的第三种性,所以彼此之间是可以通婚的。
而天衣派则以裸体示人,他们认为身为耆那教徒不能积蓄私财,因此连衣服都不能有,只能以天为衣。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苦行修炼,才能清除旧业达到『寂静』,自灭情欲才能获得『解脱』,女人当然是离得越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