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
处在场畔文化园。走进正门,迎面就是博物馆。馆内展出了以关中为主涵盖西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耕用具、手工业用具、百姓民俗生活用品等农耕文化物品。从播种到收割的犁耧耙耱、尖杈风车、磨扇碾盘、纺车织机等,吃、穿、住、行等农耕生活的“老物件”应有尽有有。
“老物件”虽土得掉渣,却留住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记忆。睹物思惜,见识并使用过其中相同的工具,一下勾起了许许多多尘封往事的回忆,熟悉的老物件是亲切的。
这里由当地村民闫国新举力创办,为西安首个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的AAA级景区。
↓走进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
占地4000平方米,展品汇集水利、加工、粮食储存、日常生活、运输等方面5000多个种类30余万件“老物件”,按照春耕、夏耘、秋获、冬藏的农耕劳作顺序,把琐碎繁杂的农事活动场景予以集结再现,全面展示了关中农耕文化。
3、

↓奇石宴
4、

5、

↓犁铧
6、

7、

8、

9、

↓马家窑陶文化 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距今4800——5800年之间,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也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是远古彩陶史的顶峰,主要分布于甘肃的西部、青海东部一带。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好大的整木桌子
18、

19、

↓票证展柜
20、

↓霸气的茶海及座椅
21、

↓陶罐
22、

23、

24、

25、

26、

27、

↓关中平原
号称“八百里秦川”,襟山带河,四塞沃野,“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尚书·禹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农田灌溉,久负盛名,是我国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农业品种资源和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陕西农业高产区,盛产粮、棉、油、果,小麦产量居全国之冠。
28、

29、

↓五谷
狭义的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广义的五谷指自然界一切能食用的植物果实,包括根谷、蔓谷、角谷、穗谷、悬谷。根谷:植物根部能食用的果实,如红芋、洋芋、萝卜、地瓜等;蔓谷:藤蔓植物可食用的果实,如西瓜、梨瓜、南瓜、冬瓜、黄瓜等;角谷:果实种子包藏在角荚中可食用,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豇豆等;穗谷:能食用的成穗植物的果实,如水稻、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悬谷:生长悬挂在空中的植物果实,如苹果、梨、桃、杏、李子等水果。
30、

↓按照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划分展项。展品可谓名目繁多,琳琅满目。其中有关中木轮大车、钉马掌、农具制作、纸扎等,一件件都充满了农耕者的智慧。
心想即使在农村待过的人,也未必能叫得上这些农业生产的工具名称。这不一对年轻人,边参观边指指点点,这样农具还见过,那样不知是个啥?
31、

32、

33、

34、

35、

36、

↓碾子
37、

↓各式农具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水车等水利方面
47、

48、

↓土地房屋所有证
49、

↓独轮车
50、

↓架子车
51、

↓丰收
52、

53、

↓简陋的扬场风扇
54、

↓脱粒机
55、

↓展厅一角
56、

相关文图链接:
《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回望古宅院》
《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民俗艺术展品》
《参观澄城县博物馆(续三)》
《逛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游白鹿原影视城》
《舌尖上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正月里的马嵬驿民俗文化村》
《逛袁家村关中小吃街》
《舌尖上的陕西味缭绕永兴坊》
《中国第一水街——周至沙河湿地公园》
《诸葛古镇》
《关中民俗第一村——大石头村》
《西乡樱桃沟》
《徜徉在张裕瑞那城堡酒庄》
《尧头古韵》
《雨雾中的华阳古镇(三)》
《富平斩城——老县城》
《古老的地下四合院 林间的地坑窑村落》
《姜氏庄园——窑洞大宅院的奇葩》
《渭北高原上的唐家大院》
《千年古瓷艺苑——陈炉古镇》
《春到古镇——古镇风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