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悠在米脂老县城——东大街(续)

(2012-06-20 14:09:19)
标签:

人文

古迹

纪实

掠影

旅游

p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印刷厂为东大街34号 ,这里原是米脂印刷厂旧址。门上贴的纸条说印刷厂已搬迁。 


老宅院

p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巷道 东大街35号 大门额书写着“积善之家”

p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米脂县东街小学 房门顶上的标识也是拍摄影视剧的留存。东街小学门楼是民国13年(1924年)由马兰芬领工修建,是米脂县城兴建的第一座仿西式门庭。

p1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文庙 处在东街小学内,五四运动以后,反孔宣传日甚,文庙改为学校用地,照壁、礼门、义路、棂星门等相继拆掉,戟门、厢房、庑廊改作教室后逐渐被新校舍取代。今仅存大成殿用作会议堂,是米脂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元皇庆二年(1313)创建,原址在上城,明弘治九年(1496)迁于此。校门口还有一间老房,上面挂着状元阁的牌匾。 

p1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东街小学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院落 

p2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巷道院落 

p23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4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6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7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东大街50号院 窑洞院落 

p2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9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0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1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东大街最东头

p32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资料编辑:

米脂老城分为上城和下城,本文图所反应的窑洞古城是下城范围。米脂上城最初建于宋代,位于凤凰山的半山腰。元泰定三年(1326),县令吕东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局部段落砌石垒门,包括今日的马号圪台、城隍庙湾等处,即所谓上城(又名小城)。元代成型的米脂上城范围隘小,旧有上城巷(原魁星楼下)、城隍庙路、古西门街(今北街小学南)、小城畔路。明洪武六年(1373),绥德卫驻米脂守御千户王纲再修上城,至明成化五年(1469),知县陈贵兴土拓城,将上城扩大至东城圪,因地设路,但坡度较大,街巷狭窄。后因人口激增,改在山下建城,名为下城。

老城自清嘉靖至今三百余年来,东大街、北大街等主要街区保存完好。枣园洼、儒学巷、安巷则、小巷则、石坡、市口巷、北城巷、马号圪台、草场以及民国年间形成的东上巷、西下巷等巷陌街道,格局依旧,名称未改,风貌仍在。老城内有元代窑洞遗存,有高将军宅(明延绥镇镇边将军)以及高家、杜家、常家、艾家、冯家等众多的明清窑洞四合院、套院。乡间杨家沟、马氏庄园等几个大型窑洞建筑群,依山造势,雄奇古朴,全国罕见。

1979年东大街被电影《北斗》选为外景地,而闻名。

 

相关文图连接:

转悠在米脂老县城——东大街

转悠在米脂老县城——北大街

溜达在行宫路

李自成行宫

溜达在米脂县城

貂蝉广场

九龙桥横跨无定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