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林迪黎巴嫩餐厅东非印度洋尤妮斯爱非手记肯尼亚 |
分类: 爱非手记 |
在东非印度洋海滨意大利文化占主流的秀丽小城马林迪,相逢经典妩媚的“黎巴嫩夜之花”:白色的阿拉伯大帐篷,靡靡绕绕的水烟香气,瞬间坠落在一千零一夜的咒语中。深受法国殖民文化影响的黎巴嫩文化,是中东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在西非和南非颇有影响,在深受英国殖民文化影响的东非国家肯尼亚,也慢慢流行开来。这样超国界超文化的国际混搭,听起来就绕,正是妮子喜欢的。那个夜里,马林迪的一班时髦朋友,硬拽着云里雾里的妮子去吃黎巴嫩菜。没等想明白,就被一进门的暧昧灯光和色彩蛊惑了。
撒哈拉以北三毛呆过的那些地方,妮子以后几年想要去。这段时间,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很久之前,三毛的每一本书都能倒背如流,在非洲这些年,却从来没有提过她,倒是常来看我博客的朋友偶尔会将妮子与三毛联系在一起。这样沉默着,觉得时候未到。那天在马林迪小城的“黎巴嫩夜之花”,因为一些细细的香氛和黯淡沉默的灯光,突然想起三毛。没有任何一段旅行或者生活可以被真正模仿和追随,你永远是你自己。
妮子和朋友到得早,受到菲律宾老板马克的温暖相迎,短短半个小时内停好几次电,在忽明忽暗的烛光和不稳定的灯光里,我们丝毫不受影响地热烈交谈。马克是一个典型的国际人,时髦中性,白衫黑裤,男性的干练里夹杂着女人的美艳,脖子上挂着一小串施过魔咒的祈福石,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接近六十岁的他,看起来只有四十多。因为坠入马林迪的情网,他多次从工作多年的中东地区返回马林迪,最后一次决定在这里退休,开一家他喜欢的黎巴嫩餐厅。总结一下吧:菲律宾人,在非洲开黎巴嫩餐厅。东非沿海深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穆斯林多,印度素食者多,国际化程度高,总之马克有他在马林迪开黎巴嫩餐厅的理由,正如妮子有自己的执着。
其他朋友迟到了很久,这在马林迪不算罪过,更何况是自己人。一点不介意,闲逛到隔壁的阿拉伯水烟吧小坐。妮子不吸烟,水烟只是看着有趣,并无兴趣。这样暧昧的灯光和氛围,更喜欢来一杯葡萄酒,和一首慢摇舞曲。别无他想。可以加上一个吻。
在新疆学过很久维吾尔语,阿拉伯语能拼诵。其他的,所知甚少,很是好奇。餐前闲聊,有一搭没一搭的趣谈,奇人怪事,今世此刻的一千零一夜。朋友们来自菲律宾,意大利,印度,本土。当然,加上中国。
朋友们陆续到齐,开餐啦。一边惊讶上菜如同万花筒,层层叠叠的大盘小盘,一边虚心请教怎么个吃法。黎巴嫩菜肴是国际餐饮界新崛起的新宠,在马克妩媚笑容的引导下,我们一班人决心要把陌生的黎巴嫩菜通通尝一遍,于是就点了全套套餐。从冷盘素食到热盘肉食,依次而上,到最后桌子上没有一点儿空隙。
俗称为“口袋面包”Pitta的主食,可以依照你的喜好,加入各种小菜,添加各种腌菜和酱料比如白芝麻醬(Thina),埃及豆泥(Hommus)和茄子泥(Mutabal),变成各种口味的夹馅面包。
喜欢尝试新鲜的罗璧,将所有的素材依次变换顺序百搭,令人惊讶地消灭了一盘子“口袋”,每一个都口味不一样。我们几个为了一千零一夜穿着得异常矜持的女士们,被分量惊人的盘盘碟碟吓住了,在第一轮素食盘之后就基本放弃了。
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跟整个餐厅氛围很搭调。但是总觉得仿佛小孩子过家家,没有主菜和点睛的感觉。
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吃得过饱,双眼朦胧望向暧昧奇特的灯。
原来是一只水烟改成的,霎时高兴极了,仿佛大发现。
于是就兴致勃勃继续拍起灯来。新开张的“黎巴嫩夜之花”,距离海洋公园大门不远,刚到马林迪就听朋友说了。今晚都是第一次来尝新的马林迪居民,并没有游客,我们这一大桌子吃货占了一半。
意大利朋友工作的某个大酒店的大老板,稍后也携家带口地突然出现,大家一下子有些矜持了,一大桌子饭菜更消化不完,于是打包。好几个大包,给上夜班不能来的朋友们捎回去。
水烟得饭前慢慢享受,腆着肚皮多没有情调,于是大家晃到酒吧喝杯小酒。一小段美妙的音乐,更令人恍惚。“阳光是否还亲吻着黎巴嫩的土地?银沙是否还闪烁着月儿的微光?。。。预言家是否重返黎巴嫩?。。。庙宇是否在耸立在黎巴嫩?。。。”
一千零一夜,三毛,阿拉伯,印度洋,狮心。所有的故事,都融合在五颜六色的黎巴嫩之夜。
大篷车队还是否经过沙丘?
是否是季节让一切神圣坠落?
圣人的吟诵是否还穿越整个大陆?
或者,他们的声音已经寂寞了好几个世纪?
Has anybody ever been to Lebanon?
Does anybody really care to go, at all?
Anybody want to go to Lebanon
Where you can read the writings on the wall?
Do the caravans still ride across the sand
Or is the season causing everything sacred to fall?
Do the sages sing their chant throughout the land
Or has their song been silenced over the centuries, to all?
Does the sun still kiss the earth in Lebanon?
Does the moonlight still reflect the sand at night?
Can a prophet still come out of Lebanon
Or has the thirst for profit changed the times?
Do Phonecian spirits dance across the sand?
Do the cedar trees still standing next to the ocean still
grow?
Do the sages sing their chant throughout the land
Or has their song been silenced?
Does the temple still exist in Lebanon
Or have the winds of time been blowing hard, for all?
Does the mosque still sing the hymn of Lebanon
Reciting old inscriptions from the wall?
Do the caravans now crawl across the sand
And is the season causing everyone sacred to cry?
Can the people of the land still hear the call
Or has the song been silenced over the centuries, to all?
补缺:黎巴嫩的香柏很著名,成为地中海东岸的象征。U2有一首歌,就是献给黎巴嫩的香柏,很美妙。歌名叫做《Cedars of Leb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