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尚未过去,天气说凉便凉了,还不停地下雨。
自从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岸线基本贯通以来,早就想前往游览了。可惜,事与人违,迟迟没能成行,才拖至九月下旬。倒是在尚未贯通之前,曾趁外出途中,找机会踏勘过在建中的部分黄浦江滨江岸线。
而今日得以出游,却偏偏中雨滂沱,何也?
人是社会动物,便注定无时不刻与社会,人啊事啊,有着这样那样的牵绊。人生在世,一年365天中,其实也没有多少时间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即便今日得闲,也不能保证明日,乃至以后几日也一定有空。更何况,近来天公不帮忙,始终阴雨连绵。并且,可预见的数日,一时还停不下来。故祗能冒雨出行了。
地铁四号线到杨树浦路站下,从秦皇岛路到渡口,由于天气不好,今日姑且将这里作为起点。原本应该是从杨浦大桥出发的,就留待以后再补了。
毫无疑问,这五年的变化是最大的,连姚明都这么说。不然,也不会有黄浦江这45公里新岸线的贯通。而且是世界级的,必将举世瞩目。最最得益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鉴于黄浦江畔的寸土寸金,以及兼顾历史文化的传承,即便辟出再少的岸线也是十分不易的。故相关部门只能想方设法、勉为其难地进行规划改造。看得出来,只有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作为标配一以贯之。其他方面,均不得不因地制宜地进行变通了。出发点是:尽可能地让人们能够地看到黄浦江的美丽景观,并尽可能地大大提升母亲河的文化品位。至于亲水平台、花草树木、休闲区域等等配套项目,则祇能见缝插针了。
当时的上海,不是没有滨江步道,比如外滩、北外滩、徐汇滨江、陆家嘴滨江等等以及其他零星岸线,遗憾的是,已有的没能贯通,没能连成一片,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这样的滨江步道。
现在好了,不仅贯通了连成一片了,还是可观的整整45公里长的滨江岸线——彻彻底底打了个翻身仗!
不过,作为市民能否再提个愿望?
同样在钱塘江,还发现钱塘江上的复兴大桥和西兴大桥上有人行道——行人可步行过江。吾还一去一回亲历亲为过(见《两座可供行人步行过江的钱江大桥》)。记得,以前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似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不知能否恢复原狀?

秦皇岛路渡口。
地铁四号线到杨树浦路站下,从秦皇岛路步行到渡口,由于天气不好,今日姑且将这里作为起点。原本应该是从杨浦大桥出发的,就留待以后再补了。
在秦皇岛路渡口左侧,便是通往滨江的标配通道: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远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等高楼大厦已隐约可见。





看来,这一片原先恐怕是游艇码头,现在似将泊位内移了。


这样便可将沿江的码头置换成有观景功能的各种平台了。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是游客以前不可想象的。
原先的邮轮码头也辟出一部分作为滨江通道。
这里是星外滩。
看来,这星外滩滨江岸线临时作为VANS职业公园滑板赛,ISF全球冠军赛的举办地。

黄浦江滨江岸线标识牌。

这里是一家滨江酒店,贯通工程又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

总之,想方设法尽一切可能地让人们能够看到黄浦江。

这是临近外滩的最后一个观景平台。

俄罗斯驻沪总领馆。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刚刚结束黄浦江新岸线杨浦滨江和虹口滨江的观摩,天气突然大变,雨也大了,霾也来了。一度居然不仅东方明珠上半部分都看不见了,连
上海中心等高层建筑竟都不约而同地完全消失了。眼前的一切都变成模模糊糊的一片。

而待吾步行到外滩时,天气又莫名其妙地逐渐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