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提要:北京向东扩展,但是,天津也向东扩张,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出现了一个塌陷的区域,无法造成普遍的繁荣。
文:罗天昊
两会落幕,余温犹存。
在本次两会上,天津市长黄兴国称,天津与北京“唇齿相依”,未来应加强合作。而在此前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长王安顺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新城,东扩南进,北京向东,即是天津。
远亲尤可近,兄弟如仇雠?京津失调,传闻已久。本次互送秋波,实为难得。
而导致京津冀一体化不能有效实现的重大原因之一,在于北京与天津之间,不能像珠三角或者长三角的中心城市那样,在中心之间造就“联系纽带”。每到夜晚,北京五环内万家灯火,而五环外的郊区,除各个郊区的中心治所外,均是一片荒芜。从天津往西,亦是如此。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缺少繁荣的小镇。
京津冀一体化,首先必须解决京津一体化,而只有北京和天津均实现“小镇”崛起,方才可以实现。同时,作为两大直辖市,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亦需特殊的合作与协调模式。
小镇不兴,难成大器
与所有头枕高山的战略要地一样,原为幽云十六州的北京,其西部与北部为燕山山脉阻隔,基本已经无法成为城市中心,从地图上看,北京需东扩南下之后,方与天津连接一体,形成华北最重要的城市带。
而天津方面,则需要向西北与北京对接。如果能够打通北京东南部,河北廊坊,天津西部这样一条线状发展带,则京津最后将练成一体,造就一个庞大的繁荣经济区。
早在2004年2月,发改委曾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加强区域合作的所谓“廊坊共识”,吊诡的是,几个五年计划过去了,这一规划都无法出台。
不仅是天津与北京之间竞争激烈,存在产业雷同,天津与河北之间,亦存在诸多竞争。比如在港口方面,滨海新区凭借港口优势快速崛起,而河北相继崛起了曹妃甸港,黄骅港,秦皇岛港等,欲与天津港一争高下。而在此过程中,北京明显倒向河北,北京曾想兴建京唐港,甚至借重秦皇岛港。而天津港则拥有广阔的腹地,从内蒙到蒙古,从东北到俄罗斯,从新疆到中亚,三条大陆线与港口相连。作为天然的海洋之城,天津有理由在未来雄心勃发,独立于北京。
相对长三角诸城市之间的互相促进,京津冀经济区却互相制衡,天津没有向西北对接北京,而是南向海洋,同时河北亦在海洋与天津争雄。由此,京津冀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的占比逐步下降,无法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比肩。
未来,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彼此的错位发展。北京产业转移基本完成,留下高端产业与文化产业,服务业。天津拥有北方第一大港,且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制造业尚有很大空间。未来大型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均有巨大提升空间。按照天津目前的发展速度,十年内总量追上北京并不难。而河北,则可重点制造业,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
2011年,也是河北方面出头,在廊坊举办了京津冀三方的合作会议。如此,则北京和天津不用争谁是老大,河北的梯子,京津的面子。
未来,如北京向东南发展,打通北京东南部,河北廊坊,天津西部区域,则可新崛起一个延绵上百公里的庞大城市带,由此形成一条轴线,京津冀连为一体,再加上天津连接滨海新区,与河北的黄骅,唐山等隔海相望,未来,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将达到2000万,再加河北,京津冀人口总量可达1亿,京津冀城市群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将更为险要,在全球城市群中亦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