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鞭炮声里的文明思量

(2015-02-09 09:40:09)
标签:

鞭炮

烟花爆竹

鞭炮声

文化传统

公民责任

分类: 散文随笔

   过年应该放松开心,不过在自己快乐的同时,不妨多体谅一下别人的难处。与人为善,放之于公共场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管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

  对此,有人可能会反驳,过年放鞭炮,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习俗。这个时候不放,还过什么年啊?

  诚然,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现实中,禁放在不少地方之所以难推行,主要原因还是有违“鞭炮不响不成年”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这种源于农耕社会,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城市快速发展、人群愈加密集的今天,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故……再加上为此投入的宣传防护、治理善后成本,综合考量起来,鞭炮声响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低。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700个城市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

  这种传统和现实的纠结,正说明对待烟花爆竹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需要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简单的一刀切,往往会引起民意反弹。因此,在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应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凝聚更多文明共识,积极引导人们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自己过得开心,也让别人舒心,不正是佳节应有的氛围吗?

  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理性地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是对公民责任意识的考验,也是涵养公共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愿“环卫大爷求少放鞭炮”的场景,能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引发更多的文明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