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的不是比赛

(2014-07-06 17:01:25)
标签:

孩子

输赢

电视节目

名次

家长

分类: 散文随笔


 
  如今,少儿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比赛,甚至在电视节目里一比高低,已经成为观众和舆论的话题。每次比赛过,无论输赢,大家都会发一通感慨,而且,感慨最多的早已不是名次,也不是赛题,而是小选手们的态度、表情、谈吐,还有从家长到老师的那份表现。

  任何竞赛都会有输有赢,名次也会有高有低,原本十分正常,连成人竞技都难免失误、败北,更别说一群孩子的比赛了,尤其是那些学生参与的竞赛类电视节目,假如过于计较其中的得失,将名次和奖项看得比天大,一副不堪承受的模样,恰恰说明对他们的教育是有缺陷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因为这样的比赛成绩,不一定就能表现出平时的学习积累,但对输赢的态度,显示的却是平日里人文教育的水平。

  有的孩子,赢的时候,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小小年纪,居然能说出“春秋战国,还是难不倒我的”;而有的孩子,输的时候,或者不过是第二、第三的时候,就泪流满面,好像一生成败在此一举。这不能不说是常年应试教育的产物,也是老师、家长长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的后果。这样的孩子,如何能领悟“满招损,谦受益”?将来又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顺利度过人生的曲折和波澜?

  有的孩子,明明答错了、忘记了,或是一时疏忽了,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场考试而已,一个电视节目罢了,却偏偏要在事后对着镜头反复在那里强调一堆的理由,表明自己会、自己知道,然后就后悔不迭,哇哇哭开了。人哪有不失误的,人哪有什么都懂的,可养成强调客观理由的习惯,就可能学会文过饰非,就可能不敢直面自己,就可能永远自以为是。这样的孩子,将来是难得认错的,也不可能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孩子身上的问题,当然不能只怪孩子,看看他们四周那些大人的样子和态度,就能清楚,这些孩子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家长个个挥拳、高喊,举起胜利的手势,老师一会儿咬牙,一会儿皱眉,他们对一场考试的心态,对一场电视节目的心理应对能力,自然会影响孩子。他们本该告诉孩子这样的竞赛无关人生胜负,也需要告诫孩子这样的比赛不说明学习的成败,他们最需要教育孩子的是,如何面对输赢,如何看待竞赛,如何面对其他选手,这才是教育的主题。但可惜的是,他们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那种志在必得的情绪,那种以比赛论输赢的思维,都将孩子推上了一个脆弱的平台,可能坍塌、可能崩溃、可能蒙上一层阴影,这些,都可能左右孩子的未来。

  看看其他一些国家的孩子,赢的时候很从容,灿烂微笑;没赢的时候很自如,微笑灿烂,对其他小朋友的关爱更感染了全场。相比之下,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应该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输的并不是比赛。好在观众的水平在提高,现在,他们更在乎的是小选手的素质,更在意的是孩子们的举止、言谈和心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丰子恺书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