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入海流

(2014-06-05 09:20:26)
标签:

黄河

黄河流域

入海口

黄土高原

植被

分类: 散文随笔
http://bjrb.bjd.com.cn/images/2014-06/05/20/lpy4513_b.jpg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流经黄土高原、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入海口处最宽1500米……从青藏高原上三江源头,那些令人感动到血脉的涓涓细流,到这古老的齐鲁大地上,人们终于见证了这条伟大河流的归宿!

    李白赋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但诗人却注定没到过这个位于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的入海口——它形成于1855年,是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后,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而成的。当然,这座位于入海口的城市——东营,诗人李白就更不可能来过了,它成立于1983年,是目前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全国著名石油城:胜利油田与教育部直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所在地……

    芦苇依河傍水,一丛丛、一片片,枝干相依,连绵不断。据说,是黄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淤积成就了这片繁茂的湿地。如今,层层叠叠的芦苇,不但作为天然屏障起到固土凝沙的作用;也为黄河口带来了更多生命的气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成为各种鸟类栖息的家园……呵,从前只听说东营到处都是“磕头机”;竟不知,它居然还是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啊!

   随着快艇的行进,两岸渐远,风浪渐大;慢慢地,浊浪拍窗,岸,已完全看不见了,正前方现出“点点渔舟”,据说,那里就是海了!哦,感觉上,这个入海口似乎比课本里所讲的1500米还要宽呵?呵,海!渤海!几千里奔波,黄河终于要汇入大海了!而此时的她,却淡定自若,分毫不见忙慌,坦然着将一路风尘梳理成弯曲而笔直的边界,以此将河的本色坚守到最后一刻……抬眼望去,河海交汇之处,河黄海蓝,二水分明,宛若散花仙女舞动的彩绸飘洒人间。

    身处大海回望黄河的一瞬,心,陡然生出一种未曾意料的震撼:我第一次看到,黄河,竟然也可以浩浩淼淼望不到边际;也可以如此地舒展、祥和而势不可挡!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她的一生都在朝着海奔跑,千回百转,几度悲歌,今朝终成正果,而她傲岸的身姿却也即将消融于这条美丽的界线。黄河的伟大在于她不息奔腾的一生,养育了两岸千秋万代无量的生命,灌溉了沿途万顷干涸的土地。她是生命之源,是我们永远的母亲!

    《孟子·滕文公上》载: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那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说,曾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天然湖泊,非常适宜人类生存。而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特有的疏松土质,既利于原始农牧的垦殖、适合植被生长;又易于先民们挖洞聚居。距今约4500多年前,炎帝、黄帝两大部族在此融合形成“华夏族”,二帝被后人奉为民族的人文始祖,黄河流域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

     粗略统计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至今的4000多年中,中国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000余载。然而,正因如此,沿河植被与自然环境遭到了长期、大量的过度开采与毁坏。植被的锐减,使黄土高原进一步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从而失去其“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的宜人风韵。而黄河,也因此夹带了大量泥沙,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一次次遭遇重创,也警醒着她今天的儿女们。当我们放眼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时,怎能不对一代代“黄河人”充满敬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

    ……

    相对于时间长河,人类生命如白驹过隙,苍茫大地上,我们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黄河母亲才是永久的主人,她会一直守在这里,养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的万代子孙,直至地老天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前门
后一篇:如此天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