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2014-05-15 14:59:07)
标签:
原因感情怎么办年轻人有时候时尚 |
分类: 散文随笔 |
阅读,
有助于培养人的审美感觉
有时候读书是为了审美。有些人喜欢古典诗词,喜欢苏东坡的文章,喜欢欧阳修,觉得他们的华美辞章能让身心得到巨大的愉悦。这是审美方面的追求。对年轻人来讲,要建立一个起码的审美眼光非常困难。我讲课时经常会谈到这个问题,现在的学生没有历史化的过程。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他得奖前我在学校讲当代文学时请学生们读过他的一本著作《透明的红萝卜》,然后我进行讲解。小说中写到一个农村的小孩,从来不说话,晒得黝黑光着身子在田野上疯跑,像个精灵一样。他暗自喜欢着一个年龄比他大很多的姐姐,有次他意外地砸伤了自己的手,那位姐姐就掏出了手绢为他包扎。于是,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带着那块手绢,视作信物。为了防止这块神圣的手绢丢掉,所以他将手绢藏到了一座砖桥的其中一块砖里,每当经过那座桥时便会抬头望一下那块藏手绢的地方,因为那里藏着他的爱情。有位女同学提问:“老师,这本书中有些东西我读不懂。男孩子这是在干吗?”我愣了愣说:“这不就是恋爱吗?”“恋爱有这么复杂吗?”“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怎么谈恋爱的?”“我们很简单,很直接,不爱我就拉倒!”可是那个时代不允许这样,不敢说这话,逼着你得把很多心思藏在心里,通过器物来表达,很复杂,现在的年轻人都无法理解。所以我认为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感觉,同时也需要人生经验的培养,一个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一个好的读者的。
中国人讲究“敏慧”,一本书到了你手里,突然觉得跟你很契合,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一个与你最切近的作家,被他(她)感动为他(她)流泪。《诗经》里说,阅读是寻找知音。你在无数的作家中找到一个帮你说话的人,帮你表达感情的人,这就是知音。寻找的过程不是这么容易,需要经历、需要付出,即使投入三十年的精力都未必能成功,代价高昂,毫无收益。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功利化的社会,是一个有付出必然要索取回报的社会,是一个交换价值占据一切的社会,也是一个粗鄙化的社会,还会有人去做这样的傻事吗?所以个人觉得一个人要具备审美能力,很困难,但是仍然值得去追求。
阅读,
最重要的目的是寻找人生的意义
阅读一个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追求人生的境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挑战和痛苦,但我们自身是无法解决的,怎么办?现在有各种各样的书,我觉得最重要最有用的书是能够帮我们解决人生疑难的。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求教,而当我们读书读到一定的数量,马上就会清楚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和朋友聊天说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分房子分不到,评教授评不上,别人借钱不还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如果你懂《周易》,你就不会那么烦恼,因为《周易》告诉我们你在任何处境之下都有好、中、差之分,人在任何处境之下总是相对的,这是《周易》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智慧。你认为你处于一个最坏状态的时候,这个坏事可以变成好的。再比如说,你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最好状态的时候往往可能是坏的开始,也就是说你的处境再差它也有好的部分。这些我觉得就是古人传统智慧当中最了不起的。
东欧有一位著名作家叫昆德拉,他说一句名言:假如欧洲的历史因为种种原因全部丧失了,只要欧洲的小说还保留着,我们就可以通过小说把整个历史复原。这是昆德拉关于小说对于历史最高的评价。十九世纪的小说非常伟大,包罗万象,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人到40岁的时候会遇到一个转折,我遇到这个转折的时候也觉得很难适应,突然无限反感,觉得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然后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天晚上我在家吃饭,一位研究俄罗斯文学的教授突然来敲门说:“明天你帮我去上一堂课,我要出差去了。”我赶紧追出去,我说:“你不能开玩笑,你研究的是俄罗斯文学史,你让我去讲?”他说:
为什么一本读过好几遍的书突然在一个场合里面再去读它会这么抓人呢?书在每个不同的境遇当中带给你的人生想象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好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这是我的切身体会。真正的好作品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