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千上万的普希金纪念碑

(2013-10-05 14:56:47)
标签:

上地

露天

纪念碑

俄罗斯

使命感

时尚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31005/1380908001156_1.jpg

                                   普希金纪念碑

 

 

 

  普希金在他著名的《纪念碑》一诗中写道:

  “我为自己建起非人工的纪念碑,

  人们走向它的路径不会荒芜,

  它高高地昂起不屈的头颅,

  高过亚历山大石柱。”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离世前半年,诗中的预言最终得以应验:他在生前用诗歌为自己建起了“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他死后,人们则为他建起了一座又一座“人工的”纪念碑。

  如今在俄罗斯究竟有多少座普希金纪念碑,恐怕已无人能说得清楚。各式各样的普希金纪念碑不仅见于每一处与普希金相关的场所,而且也遍布俄罗斯的每座城市和每所学校。据统计,矗立于世界各地露天的大型普希金纪念碑就有近200座。普希金无疑是拥有纪念碑最多的俄罗斯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拥有纪念碑最多的一位诗人。

  在成千上万的普希金纪念碑中,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普希金广场上的是最为著名的一座(见上图)。这不仅是俄罗斯的第一座普希金纪念碑,也是俄罗斯的第一座文学家纪念碑。19世纪60年代,在普希金去世20余年后,一些文化人提议为他造像。全国性的募捐活动于1870年展开,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出资,前来捐钱的甚至有学生和仆人,很短时间里便募得10万余卢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接着展开纪念碑设计竞赛。亚历山大·奥佩库申的设计在30余种竞标方案中脱颖而出。这位雕塑家所塑造的诗人普希金,右手插在左胸的西服背心里,持礼帽的左手背在身后,左脚稍稍前探,微微低首,似在漫步中沉思。评委会当年对这件入选作品的评语是:“简洁的整体,自然的姿势,安详的神态,与伟大诗人所体现出的性格非常吻合。”这座纪念碑原计划立于圣彼得堡,可该城长官却以“都城无地以容”为由予以拒绝,想必是在沙皇宫廷的授意下做出的决定。诗人的出生地莫斯科却出面接受了自己天才的儿子。1880年6月6日,在普希金81周年诞辰之际,纪念碑落成典礼在莫斯科隆重举行。

  这场典礼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尤其是当时两位最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典礼上先后发表的演讲,更成为俄国文学和文化史中的名篇。屠格涅夫在演讲中称普希金为“俄国第一位艺术家和诗人”,他动情地对听众们说:“希望这座矗立在古都中心的气宇轩昂的铜像光芒四射,并向一代又一代未来的人宣告,我们有权自称为伟大的民族,因为这个民族诞生出了这样一个人!……我希望我们的每个子孙都将怀着崇敬之心在普希金的铜像前停下脚步,同时理解这种崇敬的含义,并以此证明,他已像普希金一样变得更具有俄罗斯人的特点,变成了一个更加文明、更加自由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演讲中更是指出,普希金第一个天才地再现了俄罗斯人的灵魂,完美地体现出了俄罗斯民族所独具的呼应世界、宽容一切的能力,这样一位“全人”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民族及其文化和文明的成熟。这两位作家在此之前曾势不两立,却在典礼现场含泪相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结束演讲时,人们把一只巨大的花环套在他胸前。夜深人静时,激动得难以入眠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悄悄走出旅馆,把那只花环摆放在了普希金纪念碑的基座上。

  这座纪念碑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普希金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俄国文学和文化的成熟和崛起,标志着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文化使命感的形成。从那时起,普希金的纪念碑在俄罗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犹如一座座文学的灯塔。在一个历史上专制传统十分强大的国度,一位诗人居然能获得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似乎令人有些难以理解。但换一个角度看,早已将文学视为其国家名片的俄罗斯人,通过这种为普希金树碑立传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和优越感,似乎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