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戴夫·巴里曾说,完美的家长就是有出色的育儿理念却没有孩子的人。
我们都知道要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得恰到好处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与艺术。很多父母要么爱得过火成为宠溺,要么爱得太严格导致惩罚。我们应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育儿观,把亲子关系的六大因素:时间、关注、指导、友善、倾听、父母等时时放在心头,诸如:一天至少一次家庭聚餐、一起玩游戏、一起户外运动、留下关心便条、保守秘密、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睡觉……等等都是我们身边有可能被忽略却必须实践的。
在屋子里有没有灰尘的问题上,没有人会在临死前说,我希望我的房间能够再干净一点儿。家务活是做不完的,孩子的成长也是很快的。还有:在屋前的草坪上做一个标识,“我不是在养草,我是在养孩子”,关于这个问题,父亲总是抱怨孩子毁坏了他的草坪,而母亲每次都会说,青草明年还会再长,可是童年只有一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总是需要舍弃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来成就孩子的快乐。
我们中国的大禹治水,用疏导而非禁止的态度更有效。现在社会大量信息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都归罪于网络,人们指出玩完游戏的孩子脾气会变坏,孩子玩游戏会上瘾,总是约束他们上网玩游戏。我认为游戏真的并非一无是处,家长不要把电脑视为洪水猛兽。游戏也会让你的孩子与同龄人有更多话题,对于一个已经失去草地、旷野时代的童年,我们还能为他们提供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