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养气
(2012-09-21 10:51:42)
标签:
天国
和董传留别
正气
生命质量
知识渊博
|
分类:
知识窗
|
|
|
人们常说:阅读养气。《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养气”是指“培养品德;增进涵养功夫”。由此不难理解,“养气”之“气”,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作风习气。
养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立德修身的过程。“养气”当然贵在于“养”,而“养”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唯有学习,才会让我们不断地“懂得”,而为了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懂得”,就必须走近一个又一个智者,聆听其教诲,沐浴其光辉。这些众多智者,虽然大都已经远在天国,但也时常近在我们眼前,因为他们更多的是以著作(书本)的形式留存在我们身边。
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写作者。他们在著书为文时,无不释放出自己的学养之气。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丕就曾经说过“文以气为主”的作文名言。由于写作者把自己的学养之气注入所写的文字之中,读者阅读时也就有可能吸收写作者的学养之气。因此,无论写作者采取什么方式在其著作中隐退自己,我们都不难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智者的真实存在。只要我们怀着虔诚之心启开一部经典之书,我们的面前就会适时有一个引路者、交流者乃至对话者。故而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从来都不会寂寞的,因为他时常有智者的陪伴,或者说他始终有与智者进行交流的机会。而这种可能的沟通与对话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阅读者不断睿智自己和升华自身的美好过程。只要一个阅读者保持足够的吸收学养之气的能力,其气色自然也就能始终保持绝佳状态,乃至让人感到其心理年龄要小于其生理年龄,而那些郁郁寡欢和未老先衰的不幸之事,在一个阅读者身上是绝少发生的。
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来说,其实阅读并没有明显的终极目的或目标,即便有目的或目标,也往往是阅读过程或者说阅读本身。既然阅读能养气,那阅读好书自然能养正气。一个人只有养了正气,才能充分体现出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所在;反过来讲,阅读能养气,但这“气”并非邪气而是正气,那阅读才有价值和意义。
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这说明“气”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指表现在生理机能上的“气”,也指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气”。通过阅读所养之“气”,往往更能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态势。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其《和董传留别》一诗中,开头两句这样写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意思就是“虽然衣服粗陋朴素,但学问深厚、知识渊博,气质自然会高雅光彩”。由此我们可以作如此理解:通过阅读养气,气盈身心,自然就会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阅读养气,养气能保持生命的鲜活。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