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此语出自《论语·为政》,是广为流传的孔子名言。原文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不要装懂,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用字简洁精炼,只用几个字就表达了现代人几句话才能讲清楚的意思和道理。“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是智慧的意思。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释义:狗在深深的街巷里吠叫,鸡在桑树枝上啼鸣。这种景象描写了一种怡然自乐的田园风光,
写出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这是诗人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区区10个字,就把一个自然、宁静、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山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陶渊明这里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土地,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常的事物,在他的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套用了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诗句,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
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而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陶渊明的诗就属后一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