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吃亏,才是高境界
(2012-04-18 08:56:49)
标签:
管仲
齐国
鲍叔牙
《管子》
中国古代文明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人:因为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或者应得的东西没有得到,便怨天尤人,大有吃不得一点亏的劲头。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吃亏之后该如何对待呢?
“吃亏是福”作为一种人生理念,在小农经济时代比较有普适性,邻里相处,吃亏是福;亲友相处,吃亏是福;就是和官府相处,吃亏或许都是福。但是,现代文明条件下,至少有三种情况不再适用这种人生哲学。一、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不能讲“吃亏是福”,任何公权力都不能以任何一种方式让公民吃亏。二、不论任何所有制形式的雇主都不能让雇员吃亏。老板欠农民工工资,可以不给吗?不可以。三、面对暴力行为或组织也不适用“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在当今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吃亏是福”特别适用于平等自主的人际关系。其实,古代的事例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借鉴作用,例如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家贫,出资就少,鲍叔牙不计较,生意赚了钱,管仲要多分,鲍叔牙也不计较;两人一起去打仗,冲锋时鲍叔牙冲在前面,管仲躲在后面,败退时管仲又跑在前面。管鲍是好朋友,但吃亏的好像总是鲍叔牙,但在他看来,这根本不算是吃亏,因为他非常了解管仲,知道他家贫需要钱;更知道他孝母,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鲍叔牙所作所为并非为了求福,但却赢得了友情,造福于齐国的霸业,甚至可以说造福于中国古代文明。因为有了他的帮助,才有了管仲后来的辉煌,才有了那部《管子》。
当今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去涵养“吃亏是福”的思想,走进这样的人生境界?吃亏是福也有精神表达,不见得非有物质表现不可。有一位朋友,事业很出色,后来换了一个同事,处得不舒服,总是抱怨,有人送他一段禅语:“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谤我,欺我,轻我,贱我,辱我,笑我,厌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过了一阵,那人问他,他回答说:“人家也很好,我也很好。”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吃亏是福”的禅境表达。
享受吃亏,才是高境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