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的由来
(2012-02-24 23:53:36)
标签:
寇准游牧地区丁谓《宋史》胡须杂谈 |
分类: 知识窗 |
“溜须”源于古代中原。宋朝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相,旁人看了大为不然,后来称丁谓这种行为是“溜须”。
《宋史》中另一种说法:丁谓在宋真宗时善于迎合帝意,升任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时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某日,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汤污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
至于“拍马”,该词源于我国北方养马的游牧地区。在游牧地区,马是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夸他的马好。下级见到了上司,往往要对上司的马夸赞几句,一边拍着上司的马背一边用尽天下最美的词夸赞这匹马。后来,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这是因为夸赞的话是不一样的,而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
前一篇:大雅之堂今何在
后一篇:大学在“学”, 不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