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自己拥有一份宁静

(2011-10-19 15:00:51)
标签:

林语堂

中国

生活的艺术

《庄子》

幽梦影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上个世纪初,林语堂写过一本名叫《生活的艺术》的书。他在书中说:“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在历史上,中国人是以悠闲的生活方式而著称于世的,我们不那么忙于赚钱;相较而言,美国人过分地期望事业的成功,过分地讲求效率。

    林语堂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着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想起来,这两年中国在整体的发展追求上,也提出过降低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幸福指数的提升,但幸福在今天似乎变成了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成功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全部的满足,因为这个中间缺少了一点意趣、闲情,缺少了那些休闲的时间,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些成功者不免苍凉。

  什么是中国人的理想呢?在林语堂看来,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了太多太多的选择。我们很多人就是过于忙碌了,忙得没有时间去体味心灵中那些细微的悸动,在忙碌中失去了心灵生活。

  林语堂还提出过这样的说法:现实加上梦想,再加上幽默,等于智慧。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脚踏大地,头顶天空,然后就可以去实现理想了。但是我们忽略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元素,就是幽默。如果我们顶天立地,我们的生命将不失崇高,但是它轻盈吗?我们可以忍辱负重,但是我们可以举重若轻吗?我们能够有化解苦难的那点幽默吗?我们能够有内心柔和的那种悲悯吗?如果缺了这些元素,大概还称不上是智慧。

  所以仔细回头看一看,在五千年有记载的文明中,直至上个世纪林语堂的年代,中国人都拥有着悠闲的生活,但在今天,建功立业的时代来临了,每个人在奋斗中也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焦虑、太多的困扰。但这能成为我们放弃悠闲情趣的理由吗?在我看来,悠闲并不一定跟时长相关,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也就是说,轻重缓急,我们能够拿捏得住,也许在某一个阶段,你在一个工作的单元里面胜任了太多别人力不从心的事情,但是你照样可以在工作和责任的缝隙中,有自己那点不败的悠闲。

  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说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闲闲地对待它,那大家都能闲适的东西,你才会有心思、有兴趣去为它忙碌。过人之处就在于别人忙的东西你不忙,而别人以为闲的东西你用心去体会。这找到的是什么,无非是一种生命的质量。所以《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宁静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的话,也许真的能够在世界上获得一种智慧的效率。

  《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因为水流就是如此。喧嚣的小溪把碎末儿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的心里有太多别人的赞誉,或者太多别人的诽谤,或有太多的欲望,都是一种鼓荡它的理由。如果我们不能有一种闲适,不能让自己拥有一份宁静,我们能看见生命本真吗?

  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来讲,也许不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给我们雪中送炭也未可知。

  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说生活方式?为什么要说说中国人悠闲的情趣呢?不是为了让我们拿出大把时光去浪掷,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理想和责任,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实现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己。怎么样用中国人的方式带着一个从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呢?用休闲的方式找回自己,这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方法。

  中国的古圣先贤,大多是鼓励我们建功立业的。但是即使在儒家的典籍中,孔子也提出来君子的人格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个人从道义出发,根据自己的道德驻守,要依照仁爱去畅行天下,但是他个人的生命游于六艺,要用艺术化的生活陶冶身心,才真正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无往不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