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字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2009-01-12 18:24:41)
标签:

杂谈

:: 这篇文章原来是为《艺术与设计》杂志的朋友约稿而作,后来因未知原因而夭折,随后同仁把它刊登在http://www.typo-colab.cn/上,现在既然我有了博客,就拿出来晒晒吧。::

近年来,中国字体设计界的大事就接连不断,从方正兰亭宋﹑博雅宋到中文字体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再到Windows Vista平台使用新的微软雅黑字体。字体设计(typography),这朵一直默默生长在平面设计树林中的小花,正开始孕育新的发展。为了描绘那欣欣向荣的灿烂前景,让我们还是把视线下移,从梳理它的根部开始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1.历史

在字体设计开始正式拥有她的历史之前,记录信息的方式是书写(writing)。在古代教会或是宫廷中都设有专门的抄写员(scribe),他们在抄写时,每时每刻都微调着笔划形态,字间留白,页面布局等所有可以影响版面的因素,使版面和谐,美观,适宜阅读。

具有现代意义的字体设计出现在谷腾堡(Gutenberg)率先在欧洲应用活字印刷术之后。可以想象这样一幅15世纪印刷事务所内的典型场景: 设计师设计的字模,在铸模中浇铸成铅字,然后在出版商的监督下由排字员把铅字排成版面进行印刷。每一位著名的出版商﹑印刷商后面总有一位杰出的字模设计师,虽然这样的组合在16世纪以后因为成本原因渐渐变为独立的出版商与独立的字体工坊(typefounder)。
字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铅字(Lead Type)

由此可见,从活字印刷开始,应用于字体的调节不再是随时随地随性的了,在机械化印刷的背景下,那些影响版面的因素被重新定义出来了: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卒。这些元素连同新出现的从业人员与印刷设备宣告了一门全新的手艺和职业的诞生,她就是字体设计(typography)。

时光荏苒,如今难以再现排版人员与字形设计人员那亲密无间的合作了,前者只能在字体属性中看到后者的名字了。所以两者间的互相学习和了解愈发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字体设计本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任务。显而易见的是,不应该把字体设计狭隘地理解成字形设计(type design),她还包括着排版设计,这两项工作的共同点在于她们都以文字,这一语言的图形化表现形式为设计内容,共同组成平面设计中这独特的分支。

如果我们把字体设计放到信息传播的范畴下去理解,文字就成为了信息的载体。随着信息种类,传播媒介,受众接受习惯与状态的差异都会需要不同字体设计。在近六百年的历史中,始终显现这两大分野:标题字体(display type)与正文字体(text type)。热情﹑冷静,奔放﹑内敛,活泼﹑严肃,你永远可以找到这些成对的形容词来描述她们。因为前者着激发信息传播,是被用来看的(look at);后者则维持这个过程,是被用来读的(read)。而标题字体设计在19世纪商业化程度急剧增加而导致广告业的兴起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更多的重视。
 
字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标题字体(Display Type)

2.现状

追根溯源后,我们就有足够的基础来探讨国内当下的字体设计状况。这是一片复杂的领域:字体﹑设计师﹑环境这三个因素如藤蔓一般依附在一起,生长在其中。让我们依次甄别。

I.字体

对于烹调来说,原料优劣与厨师对原料品性的熟悉程度是关键的第一步。同理,字体(包括排版软件)与设计师对其了解的多寡在现代排版人员与字形设计人员已经独立的条件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举例来说,完善的系列字体(serial type, family type)可以给设计师在排版时带来的优势和便利从1956年的Univers字体起便在西方被认识到。
 字体设计的历史与现状
Univers字体

系列字体具有完美的一致性却又不乏字形间的对比。国内在早期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着重于不同印刷介质上的变化,如宋体﹑报宋﹑书宋。近年来又多了一些字体粗细上的变化,如细黑﹑黑体﹑中黑﹑大黑。诚然汉字比拉丁字有着更不易改变的深远的文化蕴涵,更庞大的字形数量,但这些不应该成为停止汉字字体设计进一步理性发展的理由。因为我们不必照搬那淮桔北枳的西方模式,行着诸如硬性把宋体变成斜体的举动。斯坦利·莫利逊(Stanley Morison字体设计师,字体理论家)曾经说道:“他们所说的创新性,即是通过回到潜藏在表面行为下的基础性原则来达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没有研究过宋体的本质是什么?是笔划形态还是间架结构或是其他元素决定此款字形可以称为宋体?如果是前者,那么能否把其他字体的元素结合进来与粗细变化一起形成宋体的系列字体呢?

排版软件对于每种语言都会有相应的内部设置,它潜在地控制着排版过程。比如在Adobe Illustrator中拉丁字体的自动行距默认值为字号的120%(10点的字体具有12点的行距),然而在中文排版中显然是过小了;在Adobe Indesign中,你可以选择软件自行根据整段或整行的分布来控制词间距与连字号的数量,这对中文也不完全适用,因为中文有行间上下对齐前几个字的习惯;在中文排版中,一段宽为六个字的文字,段前还必须空两格吗?句号与双引号并置时,它们还应该是全宽的吗?上述问题在日本有JISX4051国家标准来详细规定,在国内还没有。排版软件商是愿意把中文字体这一块做好的,但留给我们必须自己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

ii.设计师

“字体设计的未来紧紧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时值微软公司的雅黑字体在波澜已许久不惊的字体界内横空出世,我又想起了字体史学家丹尼尔·伯克利·厄普代克(D.B.Updike)曾说过的这句话。技术也许可以给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而决定印刷品品质与价值的永远是设计师。一个具有专业素养和责任心的设计师在内心一定存着一份对字体的尊重,因为从古时的抄写员开始,到15世纪的出版商,这一直是受人尊重的工作。拥有一份名家抄写的原稿的自豪感可以与如今拥有一幅吴冠中的水墨画相媲美。字体设计本是复杂而精当的,是那些得于心,应于手的设计师怀揣着对受众审美负责的谨慎才能够完成的。而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那一份应有的尊重与谨慎消失殆尽了。在铅字印刷时代,行间距以及字间距是由排版人员插入空铅来完成的,字间距可以精确到八分之一字宽,而在西方15世纪时已精确到十二分之一字宽。而在如今随处可获得的排版软件中,要设置任意的空距只需轻轻地输入相应的数字即可。人们往往不尊重可以轻易获得的东西,但也正会因此付出代价。受众并不是逆来顺受的条形码扫描器,他们的用心程度是与设计师的用心程度成正比的。而仅依靠机器设定随意设计的版面也只有机器才会认真去读。

iii.环境

正如开篇所云,国内字体设计的环境正经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然而国家及业内标准的缺乏这积弱已久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同仁,只依靠方正,华文等零星企业是不够的,他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具有专业水准与时代性的著作与教材比起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以“字体设计”为关键字的搜索结果动则上万来说,用匮乏两字来形容是不为过的。但如果是仅仅教学生写写美术字的教材也不是我们所热望的。此文付梓之前的一个月,当我去中国印刷博物馆上海分馆参观时,是一位乐馆长为我开的灯。然而这盏灯终究是开了,剩下的则需要作为活字印刷发明者后人的我辈们前赴后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