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织布机手工业旅游亲子时光 |
分类: 国内游走 |
时间:2014年11月9日
地点:河南焦作
还记得暑假那篇《生活中的博物馆》吗?当时,女儿看到院子里的织布机,就要坐上去尝试、体验。发了几张照片,引发了微信朋友们的热议和热捧。博客发文之后,又掀起了博客好友们的追捧,更有喜欢这种纯手工制品的,更是给农村的这些大姑大婶们下了订单。
天降APEC假期,带着女儿我们再次走近这即将消失的手工业。这也是我们这次亲子下乡活动的最后一项。这次所见,更加震撼。因为,我们见识了更为繁琐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因为当地方言的缘故,这次才终于弄明白了什么是“经线”和“纬线”。看看地上这些错综复杂的线,这些布局直接决定了布匹的图案。任何一个小的纰漏,都有可能功亏一篑。给我讲了半天,我也始终没弄明白是怎么一个原理。尽管操作者都是农户妇女,但真的不知道她们的脑子是怎么长成的,居然可以算这么复杂的公式并实际操作出来。实在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即将六岁的女儿,看到这些,也觉得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纬线,就是将这些经线连接在一起的那根线了。可以是白色,也可以是其他任何经线中的一种。当然,以白色为百搭。不同的纬线,织出来的效果当然也是不一样的。纬线通过本文最后的那个纺花车的装置,卷成一个个的“穗”,这个“穗”穿在“梭”里面,就可以上机“叽妞啪嚓”地织布了。
说起这些织布机,真的是都很有历史的了。且不说从黄道婆就开始织布了,我奶奶现年80多岁,她年轻时用过的织布机,应该也不是她那代才有的,所以,说百年以上的历史,应不为过。庆幸这些机子没有被当柴火烧掉(实际上已经烧掉很多了),把这些机子找出来,重新修整,甚至改装尺寸,这些农户大姑大婶们就开始织布了。
从这些图片不难看出,这次的机上花色与上次已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消失了好多年的这种纯手工老粗布能暂时少许复活的原因之一。纯棉老粗布,舒适好用是事实。而这些百变的花色,则更加吸引了这些大姑大婶。总是织完这个又想织那个。如此一来,农闲时就罢不了手了。
这些从织布机上下来的布匹,大多是从还没上机的时候就都有主了。裁剪下来,直接就缝制成了床上用品。因为纯手工,出活慢,产业化很难。加上目前这些物件成了结婚必备品,自用、送人都做不过来,产业化就更难。
这即将消失的手工业,还能有出路吗?
六岁的女儿,在她们这代人甚至他们的后几代人的认识里,这纯手工的东西还能走多久呢?
此床单接受预订,可纸条联系本博主。
APEC假期系列亲子下乡活动:
带娃原产地采挖铁棍山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66e.html
带娃蜂农家采买原生蜂蜜: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6dg.html
一起走进肥猪养殖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6fv.html
走近那即将消失的手工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6fw.html
暑假相关见闻:
生活中的博物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1a9d000102v23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