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亿有毒资产挑战政府救市能力
标签:
公私合作价格发现激励机制财经 |
[注]美国财政部周一宣布了一项计划,将斥1万亿美元用以收购不良资产,扶持“仍与经济复苏背道而驰”的金融系统。为此,3月24日笔者就美国公私合作收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的方案细节,接受了第一财经电视台的采访,下面是所谈到的一些主要内容:
问:您预期美国公布的这项清除有毒资产的计划能再多大程度上挽救美国的金融机构?
答:根据IMF的推测,全美有毒资产的规模在目前的环境下估计达到近6万亿美元,而现在政府能够投入的“消毒”资金只有1000亿美元,所以,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依然孤注一掷,顽强拼搏,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再不继续注入流动性,已经出现的经济复苏迹象就完全有可能因高企的贷款利率和不断上升的企业债风险溢价而造成的流动性恐慌行为所吞噬!二是期待政府资金的前期投入能带来民间资本加盟的效果,以此恢复市场价格和投资者的信心。三是美国金融机构一直以来把握着美国经济的命脉,1000亿的救市计划能够起到一定效果,就有利于奥巴马政府在“两院”上争取更多的资源去实现他的救市蓝图。当然,如果目前这一联合私人资本的消毒举措如果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效果,那么,现任美国政府还是完全有可能和当年日本政府解决问题金融机构一样,“国有化”这些有毒机构。
问:美国政府为什么事到如今,还要强调和私人资本进行合作救市?
答:长期以来美国政府解决危机参与救市的理念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手段。尤其在解决LTCM(美国长期投资公司)在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之机濒临倒闭的困境时,格林斯潘所带领的美联储就成功地联合多家私人金融机构去收购LTCM的有毒资产,从而避免了这家运作多个欧洲国家央行委托管理的外汇资产的美国金融投资的“梦之队”因倒闭而触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悲剧。这次美国政府也不例外依然想通过市场自身的能力来修复,只可惜今天危机已经发展到人们对金融体系失去了昔日高度信赖和充分信心的悲观状态,离开了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是不可能像当时那样靠市场自身来解决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使现在美国政府在积极救市的过程中还是感到了自己能力的极限,至少在如何购买有毒证券或有毒贷款问题上,离开了私人投资者对价格的把关,完全有可能因为政府的过度输血或输血不足而造成市场道德风险猖獗或投资效果失控的局面。这也是政府想通过自己的输血行为能唤起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解决市场对流动性过度争夺的恐慌行为所导致的“失血”状态,甚至这种现金为王的恐慌行为所形成的流动性陷阱,完全可以吞噬政府有限的输血效果,这样,也就根本不可能达到政府最终所期待的市场自身“造血”功能的复苏效果!
问:那么这一计划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私人部门是否愿意参与?
我已经注意到,美国政府的这一公私合作的救市细节一公布,市场的反应非常强烈。这说明私人投资者在经历这么长一段投资环境缺失的痛苦过程中,也期待在政府的信誉担保下,获得剔除风险后的实际收益。政府也为了让私人资本尽快的加盟,以减少后续救市的成本,正在出台一系列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的激励机制设计。比如,参与救助的机构,其高管的薪酬可以突破政府所设定的上限。当然,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的风险认识和政府的激励机制设计是否匹配,这将直接影响到公私合作的救市效果。我们不难推测,未来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会越来越明显,最优的解决方案很可能因为互相之间的“不合作”而不得不被放弃。流动性恐慌的特征在欧美市场一天得不到解决,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代价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今后,美国政府一定会在“注资战略”和“接管战略”之间做出痛苦的两难选择!
相关资料链接:美财政部公布1万亿美元不良资产剥离计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