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星光国际小柯新民歌男才女貌文化 |
昨天受东方卫视《民歌大会》节目组的邀请,带着一首“新”歌参加了的节目录制。之所以“新”字加上引号,完全在于这首歌的原曲实在是妇孺皆知——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而“新”的意义却在于小柯与我对结构、编曲和风格上费劲心力的重建构思。
说实话,我对民歌的热爱程度并不亚于流行或摇滚音乐。因为中国民歌曾经在我这一代人身上烙下如此强烈而深刻的印记,换句话说,民歌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亲切的见证。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不管你认同与否,中国的民歌却一点点的失去鲜活的生命力。仿佛娱乐和民歌之间不再有任何关联,流行音乐是流行音乐的事儿,民歌是民歌的事儿。可是,这样的结果只建起一道双方无法逾越的壕沟,阻碍着中国音乐的健康发展。
而中国元素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时装、潮流的重要指标时,我们却忽视着众多优秀音乐人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财富。民歌,难道真的要被埋没于这个娱乐时代中吗?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莫文蔚的《回蔚》。觉得做这张唱片的人很聪明,同时也做了一件好事。让流行乐坛的人们开始思考挖掘民歌的宝藏。“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说得太有道理。所以,我打算重新翻唱了这首《三十里铺》,也算自己对中国民歌的一份祝愿。
进入娱乐圈这两年,“呼唤娱乐业的春天”是最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我们却很少顾及到更细节的问题,比如如何扩宽我们的视野,让流行音乐更大气、更有新意。如何开发脚下的民歌宝藏,无论是中西合璧还是旧曲新唱,总之要使形式与内容之间更加平衡。与其呼唤中国娱乐业的春天,不如做些实事来真正振兴中国民歌和流行音乐。一个莫文蔚,或一个“英伦”组合远远不够。
“新”民歌应该更具包容性和变革性,更需要一种破除坚冰的勇气。改编《三十里铺》的时候,小柯和我聊得最多的不是编曲的问题,而是改编的程度和深度。我说如果只是单单翻唱就不要做了,那样做的人有的是,哪怕现在很多陕北老乡都会唱的津津有味,结果只能是停留在喜欢民歌的那些听众范围内。小柯看到了我的决心,才笑着拿出他已经修改好的小样。原来他也有了这样的想法,早已经准备好一种摇滚的改编方式。
我喜爱这首歌、喜爱小柯的摇滚版,最喜爱的还是我们对“新”民歌在想法上的认同:
1.
无论从音乐人、乐迷、评论者,给与民歌更多的关注。有人说“音乐无国界”,风格也同样没有界限。这是大环境的需要。
2.
无论从流行音乐或者民歌两方面,都需要不断革新。将民歌的编曲和歌词创作更贴近当今青年人的生活,而不是局限于以往的那些经典。当今的青少年市场才是最新民歌最有力的潜在支持者和消费群体。另一面,流行音乐制作人除了借鉴欧美的R&B、摇滚、饶舌音乐外,将中国各地的民歌视为创作的重要元素,作为民歌的波普先锋,使更多的流行音乐听众从此喜爱上我们自己的东西。
3.
新民歌的形式应该与内涵一样与时俱进。流行音乐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包装体系,借助于这个壳,新民歌要跳出特例独行的策划、宣传、发行以及经纪体系。商业一体化最终将成为新民歌的催化剂。
借着这首新民歌《三十里铺》,我想对小柯说声感谢,我们在音乐上的想法越来越一致;感谢下为我演唱Rap部分的男才女貌组合,年轻人的身上总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最后,感谢所有听到这首歌的人,无论你接受或者喜欢与否,我想你们都知道了中国还有“新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