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鲁的池塘》,隐隐地听说过它的好,启发新书在网上一出现就订了回来,生命逝去的事件一次次地在周遭出现,单位门口的公告栏上也会贴出黑框框布告,一个个或年青或衰老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而近些时间,网络上天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悲剧原因离开人世的讯息传来,种种由恶带来的死亡,一阵阵地揪动人的心灵,牵动国人的神经,常有悲愤之语发泄于网络之中,矿难、屠杀幼小学童、跳楼自溢,新闻以文字图片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冷酷的世界观感,人的价值感如被不久前的巨量沙尘掩没一般,消隐的无影无踪,血腥的场面和和悲痛的情感一点一点侵浊着生命的尊严。
我们在痛苦的现实之下,对恶行的施于者期待给予重惩,对个体或许有用,而有些恶常常找不到那个确切的个体,而严惩作恶者,以暴易暴,不知何时才能了,台湾“司法部长”王清峰的辞职之举,也许并不容易被理解和承认,不过依旧期盼着这些为恶者能翻然地诲悟,不再被心中的恶魔蒙了双目。
《小鲁的池塘》引出上面这些感叹,实也算多愁之语,只是相比书中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对比之下,我们现实中突然离世的生命,常如流沙般被忽略了意义。小鲁在他生命的每一日里闪烁着真善美的本原之色,他感染着周遭的友人,创造了一个融化了幸福感的小环境。
尤其是老师、家人、朋友们对他的纪念,将一种纪念心情塑成一个小小的池塘,那个时不时出现在喂食器前的蜂鸟也似被看成了小鲁的精灵。
小鲁和“我”的珍贵情谊是平日里日久才生出的真情,孩子间的美好依恋和对友谊的珍惜,只有在一个舒缓的邻里、校园环境中才会有其自然生长的土壤,不被切随意切割的相处时间,不被打断的交流沟通,和共同喜欢的活动空间,才酝酿出这份不离不弃的伤悲和对往日的向往,回忆和纪念之情才这般有创造的涌动。
我们处在一个尴尬的年代,隔离于空间的网络成了沟通的主要工具,孩子拥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也了了无几,邻里间相熟的孩童区指可数,兴趣班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校外时间,分数量化了孩子在家长和老师心中的地位。
友情有点奢侈,被竞争的敏感挤压于外,似是不可避免。
http://img36.dangdang.com/81/28/20797506-1_o.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