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卢沟桥齐名的朝宗桥 (图)

标签:
拱卫京师朝宗桥卢沟桥、永通桥旅游摄影 |
分类: 纪实摄影 |
摄影:光影骑士
朝宗桥为七孔,全长130米,宽13.3米,中间高7.5米,七孔联拱结构,桥两旁有石栏望柱53对,望柱间为石栏板,柱上没有石兽作为装饰,栏板上的雕饰也被风化的看不出图案,两端雕饰成“云头”花纹的栏板基本保存完好。在桥正中的拱形桥洞上,东西两面各有一个石雕的兽首,虽然风雨侵蚀使其有所风化,但依旧面目清晰可辨,能看出雕刻精美无比。大桥北端东侧有明万历四年(1576)立的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碑额正背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朝宗桥”四个大字。整座桥梁无论近看、远眺,都显现着朴实、粗犷而又不失壮美。
这座桥还是明代北控居庸关、白羊城,东扼古北口的战略要道。古时,在这座桥的东南方向,垒有土台,并有军卒日夜防守。桥南不远有巩华城,是明代帝王行宫,也是当时的驻兵之所,用以守卫京师北门。
桥梁用花岗石建筑,两旁有石栏望柱53对,望柱间为石栏板,柱上没有石兽作为装饰,两端雕饰成“云头”花纹的栏板基本保存完好。

▲05
桥跨北沙河,不远处为西山

▲06

▲07
不能不想到是桥的建筑精良、结构巧妙,如今的古桥依旧作为高速公路的西侧辅路在使用着。

▲08
朝宗桥,地扼京师通往塞外要道咽喉,亦为明代帝后前往天寿寺山谒陵朝宗祭祖的必由之路。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桥头

▲12
大桥北端东侧有明万历四年(1576)立的螭首方座汉白玉石碑一座,通高4.08米,宽1.1米,厚0.39米,立有明万历四年石碑1通,碑额正背俱篆书“大明”二字,碑身镌刻大字“朝宗桥”。

▲14
这是一通高大的汉白玉石碑,螭首方座,因为碑座的大部分雕刻已经脱落,所以看不出碑座的石雕图案。

▲15
▲16
据文献记载,明代自嘉靖后的几代皇帝对此桥都很重视,为防山洪冲击,万历元年时,还在桥西侧垒起高5米,长80米的岩石泊岸,并精雕了一个狮首龙身的镇水兽放置在泊岸正中。当地居民对这一“神兽”有着很神奇的传说。只可惜这只镇水兽于2012年3月间被盗,至今下落不明。岸边有放置镇水兽位置的痕迹。
▲17
▲18

▲19

桥下水量不很丰沛,看出孔基砌石是为分水状,不过在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经历了无数次洪水冲击,朝宗桥依旧安然无恙、坚固如初。

桥南不远有座巩华城遗址,就是明代帝王行宫,也是当时的驻兵之所,用以守卫京师北门,现在正在修复中。
相关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