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没有任何借口”并不是好的执行力?

(2009-02-18 10:57:28)
标签:

执行力

结果

借口

心理暗示

标签

财经

为什么“没有任何借口”并不是好的执行力?

 

否定是一种消极,而肯定是一种积极。为什么?当你肯定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知道了应该如何去做,而当你否定了一个观点的时候,只是意味着你不该去那样做,但是应该如何做呢?并没有一个答案。

谈到执行力,越不过两一句话:一句是“没有任何借口”,另一句是“请给我结果”。后者是肯定式,强调事情最终的结果,重点落在结果上,会强化结果的意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会积极主动的去设计结果,甚至达到超出预期的结果。前者是否定式的,我们不能说没有强调结果的意味,但是远不如后者强烈。而在实现中,也很可能导致一种情况,就是我确实没有借口,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所以说,为什么“没有任何借口”并不是好的执行力。

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着一条道德金律,中国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则讲“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两句话看似一样,实则不然。前者是消极的否定式,告诉你不做什么,但是并没有像后者一样,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否定式在实践中缺少建设性,就是说可能你做的不差,但是也不好,你保持了现状,但是并没有突破。

在这样的视角,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消极语言远远多于积极语言。在公共场合,都是“禁止……”、与其这样不如使用“提倡……”、这样的语言。不仅如此,人的大脑会本能的拒绝“不”,当你说不怎样的时候,你就可能真的那样能够。比如当你演讲时,告诉自己不要紧张,那么你反而更加紧张。“不”字具有一种引诱的作用,就是它会引诱你去做一件事。

在管理中,管理者也制造了大量的 “不许……”的条文,与其这样不如使用“赞许……”这样的语言。不再去告戒员工不要怎样怎样,而是赏识员工应该怎样怎样;不再去找员工的缺点,而是挖掘他们的优势,发挥员工本就有优势,不是比差费苦心地去改正员工的缺点好很多吗?

 

举一个例子吧。在以色列,105名士兵即将参加一个为期15周非常艰苦的指挥官训练项目。这是一个非常严格而且极为紧张的训练过程,受训者要接受艰苦的体能训练,需要心理上的全神贯注,每个训练日的训练时间达16小时。

这些未来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这个特殊的训练项目与他们的前任所接受的训练并不相同。在训练课程开始之前,心理学家多夫·艾登告诉负责这一培训项目的军官,军方已经收集了每位受训者的全面数据,艾登解释说,这些数据包括“心理测试分数、从以前的训练中采集到的社交数据以及以前的指挥官为他们评定的分数。”

根据这些全面的信息,艾登告诉培训官,每位士兵都被归入了三种“指挥潜能”(CP)中的一个,这三个类别是:“高”(积极肯慈宁宫)、“一般”(消极否定)和“不详”(不肯定也不否定)。来自不同类别的受训者,被平均分入四个训练班。

“你要将每位受训者所属的指挥潜能类别抄录到他的个人记录本上。此外,我们需要你在训练开始时,记住自受训者的姓名以及对他们指挥潜能的预测。”

当然,受训者并不知道这一切。同时,培训官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指挥潜能及其相关的数据完全是杜撰的。得分是被随机赋予受训者的,与他们的智力水平、既往表现以及个人能力毫不相关。

然而,15周以后,当艾登回来时,他发现了颇不寻常的东西。训练项目即将结束时,士兵要接受一个书面测验,这一测验旨在检测他们学到的“战术、地形测量、标准操作程序,以及诸如航海和精确发射武器等实用技能”的新知识。

这项测验并没有受到操纵,而是常规训练程序的一部分,是在训练结束时对所有士兵的检测。但是,这也正是将士兵划入不同指挥潜能类别所产生的影响显现出来的地方。

在这个测验中,培训官以为其指挥潜能分数很高的士兵的表现(平均得分为 79.98),要远远优于指挥潜能“不详”和“一般”的士兵(他们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2.4365.18)。

只是贴上了拥有高领导潜能的“标签”——尽管是随意贴上去的——就直接带来了实际能力的提升。不要忘了,无论是培训官,还是受训者,都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一切。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受训者就拥有了他们被赋予的特质。

我们看到积极地肯定与消极的否定,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带来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从心理学上讲,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的不同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