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老城内的众安桥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http://s4/middle/5d53b49eh74d18fd76333&690
“摇啊摇,摇过一桥又一桥,摇啊摇,摇到外公外婆桥。”杭州老城本也是江南水乡,处处小桥流水。左边是民国初期的老照片,似是中河,小船穿梭,桥中有桥,如诗如歌。
但是那些小河的水,很早就开始被渐渐污染了,那些印染小作坊,在内河洗涤绸布,后来是工厂的污水排入,到六七十年代,那水就像酱油汤了,——唉,说起盐桥、众安桥,仿佛很有诗意,可一想起那盐桥下污染的臭水,就要长长地叹口气了。
从九十年代起,杭州的游览地图上都将众安桥与钱塘门放在一个规格上,用大字标出,比盐桥更隆重,可见众安桥的历史地位很不一般。但是,那里又有什么古迹呢?还真看不出来。笔者曾经在附近居住过很多年,说起众安桥,颇有些回忆故土的亲切感,但我所见到的众安桥,不过就是个地名。众安桥这里早已经没有河,要了解这里为什么要有桥,就只好去追寻历史了。
http://s12/middle/5d53b49eh902fa4dc6e6b&690
上面是我据晚清地图制作的示意图,浣纱河从旗营水门流出,向东通到小河,众安桥与“和合桥”组成八字状。过和合桥向东经两条小巷,就是盐桥和中河了。相对于小河,中河又称大河,小河沿线是十里商业老街,所以又叫“市河”。盐桥上古有广福庙,桥西河下北叫木场巷,再西是广兴巷,广兴巷西有楚妃巷,民间传说吴越王一妃子的墓在此,或又以为是“醋坊”的变音。http://s2/middle/5d53b49ehda1dc4b59601&690楚妃巷南的延定巷,《西湖游览志》说俗名“糰子巷”,——这名字好,使人想起杭州的糯米早点汤团、麻球、洋糖糕之类,呵呵。和合桥西向北到孩儿巷口,就是商业老街“同春坊”,那里有许多小吃店。(左图是老外1917-1919年拍的照片,未必就是同春坊,但是那情调,大抵是不错的。)
六七十年代还是如此,不过吃东西要粮票,非常想吃却不敢多吃,那种一年到头半饥半饿的味道,真不好说,NND。永福寺建于南宋,据传文天祥曾经寓居过该寺。永福寺巷(现叫永丰巷)与孩儿巷相交处还曾经有家古老的茶馆,从前许多居民用开水,都到茶馆去买,那灶头叫“老虎灶”,不知道是什么来历。后来茶馆没有了,孩儿巷对面又另有单独的老虎灶,那时候煤质量差,老虎灶的小老板用勺子,把水从这个罐里舀到那个罐里,水总是开不起来,看看他一副罪过相(杭州话“可怜相”叫“罪过相”)。
往东有仙林寺,南宋时是著名大寺。寺中有狗儿山,——收集古书里的零星资料,我们知道杭州城内有好些狗儿山,不知这名字的来由是因为什么,但它们都是杭州成陆的功臣。因为在杭城还是江海的年代,狗儿山们都是小岛小礁,处于吴山、宝石山之间,由于它们的存在,钱塘江潮带来的泥沙才会形成一线堆积,东汉地方官华信必定是看到了这一线堆积,才会想到建筑大堤,从而形成了西湖和湖东的城市。
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的孩儿巷,据《说杭州》,宋代路用砖砌,甚为讲究。不过,70年代平海街一带浣纱河填掉下面造“防空”洞的时候,孩儿巷也被“深挖洞”,掘开后居然没有人去留心下面有无宋砖,事过境迁,现在当然也不会有人再去关心下面的那条长长的人造小洞了。孩儿巷很长,西面一直到西河长寿桥,所以陆游称它为“深巷”。巷西原来有建于明朝的“西牌楼”,民国时被拆。——建了拆,拆了建,一向是国人的爱好。
孩儿巷古代又叫“泥孩儿”巷。南宋的时候,西湖风景点曾经有各种可爱的泥塑娃娃,作为特产卖给游客,这些泥塑娃娃的作坊就集中在孩儿巷,当时巷内的泥塑娃娃制作工艺水平相当高。如今苏南的无锡、宜兴还特产泥塑人物,杭州已经失传了。
再回到清代的地图上,众安桥西还有二桥,其一叫众乐桥,为什么叫“众乐”?原来南宋时,附近有非常热闹的娱乐场所,或叫瓦子,或叫勾栏。《武林旧事》卷6云:“北瓦众安桥,亦名下瓦。……北瓦内勾栏十三座最盛。”短短的河段,就有三座桥,说明古代这里人来人往,非常的闹忙。所以明朝人的小说里,就有不少众安桥元宵节热闹场景的描写。
众安桥西南边曾经还有一座岳飞的庙,因为当年岳飞的故居在这里,附近自然就有岳飞的许多古迹了。传说岳飞被害,故居改为太学,但学生们经常反映说见到岳飞爷,所以后来太学就搬了。清朝同治(一说道光)年间,在这里又建一岳庙,——当年杭州有两座岳庙。在杭州的老照片中,岳坟的形状有两种,我开始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坟顶似桃的,原来是众安桥的岳庙。众安桥的岳庙后来没有了,但是这里还有岳王路,使人们能记住岳飞的故居是在附近。岳王路,满清的时候是旗营的东围墙。
众乐桥西,清代有“精忠”桥。笔者对皇帝们将岳飞归纳为“精忠”,深不以为然。“忠”是什么玩意儿?究竟应该“忠”于谁?这是个问题。岳飞抵抗侵略,难道只是为了皇帝?显然不是。岳飞所以是民族英雄,他绝对不是只为了一个皇帝。——其实,据《梦粱录》,南宋时这桥叫“下瓦子桥”。
http://s3/middle/5d53b49eh74d1906c0002&690
辛亥革命后,旗营回归民间,很快成为杭州最时髦的地方,可以与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比一比了。北围墙拆了,变成了“钱塘路”,因为向西就到钱塘门,唐、五代、北宋的钱塘县衙就在城门附近,这路名取得真是很好,很有文物古迹的内涵,可惜后来改了。因为国民党建法院,就变成了“法院路”,真是莫名其妙。法院附近的小车桥还造了监狱,弄得民间吓唬小孩子,就说“要把你送到小车桥去嘞”,小孩子一听小车桥,都慌兮兮的,幸好现在那里已经是繁华的庆春路西段。国民党在钱塘门附近造法院监狱,和满清把弼教坊作为杀人场地,都是属于脑子进水的行为。(注:弼教坊在今之众安桥十字路口南,具体见上地图。抗清英雄张苍水就牺牲在弼教坊。)
上面是1929年的地图,浣纱河、小河还在,众安桥理应还在。当时竹竿巷,过和合桥向东与盐桥街(今庆春路)相通。竹竿巷很古老,有不少传说,里面山子巷、白泽庙巷都有许多故事,那曲曲折折的小巷情调,胜过浪漫的《雨巷》。“文化革命”的时候,有SB把竹竿巷改为“笔杆”,把孩儿巷改为“枪杆”,也的确是够“革命”的了。正是:SB代代有,不似那时多。
据《西湖游览志》卷20,与西河結縛橋对的兴庆坊,旧名“前洋街”,竹竿巷则叫“后洋街”,“前洋”、“后洋”之名,极有可能也是很早以前江海的遗迹。此外,古代城南望仙桥一带也有个叫竹竿的小巷。
http://s12/middle/5d53b49eh902fa054d4eb&690
在浣纱路与钱塘路的交角处,有个小教堂。上面的照片是美国人甘博1917-1919年在永福寺巷口拍的。这小教堂存在了很多年,连笔者都曾经进去参观过一次。不知道现在还在否,那里近年变化实在太大,几次车上匆匆经过没有能看清楚。清代的地图上,杭州城里五步一座庙,十步又见寺,生活困苦而压抑的百姓,只有依靠宗教的麻醉。到清末,外国传教士也来了,众安桥的小教堂就是见证之一。50年代以后,小教堂一直冷冷清清。热闹都在马路斜对面,那里有一座历史也相当久的大楼建筑,很坚固很有特色,曾经是报馆、电视台,也就自然成了众安桥一带的中心。
众安桥的记忆,点点滴滴,如梧桐细雨,还有许多的旧梦往事,不说也罢了,……
2010年9月14日夜戏笔
——————————————
注:
我已经多年没有去盐桥了,今年2月看到报道说,经过治理,现在的中东河水已经比较清了,很高兴。但是后来在本地论坛上又常见有人说,河水时而还很臭,究竟如何,待考。(2012年5月)
————————————————————————
http://s4/middle/5d53b49eh90e29efe8813&690
再来补充些零零星星
(2010/11/13)
左图是抗战胜利后(1945年)美国飞虎队员所拍,拍摄地点是众安桥附近的岳王路北端,背景就是报馆大楼建筑。大楼顶层窗中曾经可见西湖群山。此楼在“旧城改造”中未能幸免,拆掉已有多年。
岳王路北端东侧,还一直有所小学,名以众安桥。众安桥小学原名岳王路小学,据说创办于1928年,1992年马路拓宽时拆迁,今其南为一家商城。那学校也可算六七十年代时,众安桥一带仅存的一点“古迹”痕迹了,校门古式老旧,杭州的老墙门式样,依稀记得门边似乎还有点石栏什么的,也可能就是古桥的部分残迹遗存。一说那地方就是清代建的众安桥岳庙旧址,庙中衣冠冢“文革”中才夷平。在1929年地图上,那个位置上是有个庙宇的图标。
众安桥下的河,见一资料说被填于1936年,不知是否确凿。但是,看到过有记者1950年从老浙江日报楼窗俯拍的东浣纱路照片,可以证明众安桥下的东浣纱河,的确是很早就被填了。“文革”中填掉的浣纱河是平海街古八字桥一带的河道。
山子巷,现在已经只剩下一个小南端,原先它曲曲折折的,仿佛西湖里的九曲桥,北端与白泽庙巷合,一直通到孩儿巷。那曲曲折折的小巷情调,诗意真非一般。上文1929年地图中,白泽庙巷西,就是从前的山子巷。
永福寺巷对面的小教堂,网上又有说是什么“斯图尔特纪念馆”的,经过进一步考究,可以确认是个教堂。
另外,“岳飞被害,故居改为太学”,可能是后人的传说故事。据《夷坚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建太学于众安桥北。看南宋《京城图》,后来太学的位置似又西移,在车桥以东处。
又,满清把弼教坊作为杀人场地,不仅抗清英雄张苍水等牺牲在此,据历史记载,康熙玄烨兴大文字狱,残酷杀害了许多江南无辜知识分子,也在此处。满清奴才们称玄烨为“大帝”,可实际上满清文字狱是早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血的历史,不是几个奴才文人改变得了的。
————————————————
2013/4/25再来补充几句:
http://s8/mw690/5d53b49etdbcdd8d90b57&690
正文图1,照片拍得非常有水平,单看桥洞,洞中景色真正是一幅画,美极了。小乌篷船穿梭其间,可见那时在杭州比较狭窄的内河,乌篷船是主要船种之一。——历史上,乌篷船并不是绍兴所独有。另外,从桥下有人洗涤,可知那时的河水还是清澈的。
众安桥在浣纱河东通小河处,南宋时是平桥,明清时式样一时难考。南宋时西河新庄桥西边,有好几处重要宫观,其中景灵宫地位显赫,近于赵宋的家庙,所以皇帝常出凤凰山“大内”,车驾经过“御道”,过众安桥、观桥向西到新庄桥西北边的景灵宫,因此众安桥、观桥南宋时均为平桥。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