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08跨越喜玛拉雅 |
不知什么时候看过报道尼泊尔是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现在我相信。
在尼泊尔十多天,看不到打架吵架,看不到鲁莽之夫横街霸市,特别在加德满都,空间局促却人人心平气和,少有发急发飙,难见愁眉苦脸。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尼泊尔人感受生命的愉悦,微笑永远挂在每个人脸上,男人笑得安逸,女子笑得爽朗,老人家笑得睿智,孩子笑得无邪。虽然不是人人都笔挺光鲜,但也没有窘迫褴褛。简单的生活处处细致讲究,哪怕是最边远的建筑,也有或色彩或雕刻地装饰,哪怕傍晚负薪而行的农妇,也还保持着出门前的刻意妆容。贫穷并不等于苍白,经济落后文化却可以丰富多彩,这就是尼泊尔。
面对一波波蜂拥而至的西方人,不卑不亢地交往接纳,默默地学习,创造出世人称道的符合世界潮流并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旅游接待环境;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尼泊尔人没有抛弃传统文化,自信自豪地坚守自己的信仰、风俗和生活方式。从遍布城市乡村的寺庙和寺庙里虔诚朝拜的老年人青年人,从每人前额上的蒂卡(朱砂痣),从妇女鲜亮的丽纱,从无处不在的传统音乐,你都可以感觉到尼泊尔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尼泊尔很穷,但不穷教育。国家实行免费教育,从城市到乡村,学生们整齐明亮的校服都是一道道最令人心悦的风景线。
对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深感经济的发达不等于民众艺术素质的提高,物质的富有不等于生活的从容,力竭声喧保持民族文化并不等于拥有抵抗世界潮流同化的力量。
这是尼泊尔人民给我们上的一堂很深刻富有意义的课!
宰牲节,街道旁庙宇前欢乐的年青人
刚从印度庙走出的一对新人,欢乐的气氛感染了相机,快门连着响了好多下
简单,同样是快乐
借用一段对印度的描述,而取似理解印度文化为主流的尼泊爾。
…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