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2008-11-15 13:31:17)
标签:

杂谈

分类: 2008跨越喜玛拉雅

不知什么时候看过报道尼泊尔是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现在我相信。

在尼泊尔十多天,看不到打架吵架,看不到鲁莽之夫横街霸市,特别在加德满都,空间局促却人人心平气和,少有发急发飙,难见愁眉苦脸。

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尼泊尔人感受生命的愉悦,微笑永远挂在每个人脸上,男人笑得安逸,女子笑得爽朗,老人家笑得睿智,孩子笑得无邪。虽然不是人人都笔挺光鲜,但也没有窘迫褴褛。简单的生活处处细致讲究,哪怕是最边远的建筑,也有或色彩或雕刻地装饰,哪怕傍晚负薪而行的农妇,也还保持着出门前的刻意妆容。贫穷并不等于苍白,经济落后文化却可以丰富多彩,这就是尼泊尔。

面对一波波蜂拥而至的西方人,不卑不亢地交往接纳,默默地学习,创造出世人称道的符合世界潮流并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旅游接待环境;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尼泊尔人没有抛弃传统文化,自信自豪地坚守自己的信仰、风俗和生活方式。从遍布城市乡村的寺庙和寺庙里虔诚朝拜的老年人青年人,从每人前额上的蒂卡(朱砂痣),从妇女鲜亮的丽纱,从无处不在的传统音乐,你都可以感觉到尼泊尔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尼泊尔很穷,但不穷教育。国家实行免费教育,从城市到乡村,学生们整齐明亮的校服都是一道道最令人心悦的风景线。

对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深感经济的发达不等于民众艺术素质的提高,物质的富有不等于生活的从容,力竭声喧保持民族文化并不等于拥有抵抗世界潮流同化的力量。

这是尼泊尔人民给我们上的一堂很深刻富有意义的课!

 

宰牲节,街道旁庙宇前欢乐的年青人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杜巴广场的老人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朝拜完走出庙宇的人们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看到被摄,他只微微地笑笑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刚从印度庙走出的一对新人,欢乐的气氛感染了相机,快门连着响了好多下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让人时时眼前一亮的学生们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简单,同样是快乐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跨越喜玛拉雅(10)--关于尼泊尔人民的生活

 

借用一段对印度的描述,而取似理解印度文化为主流的尼泊爾。

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

   为什么印度有如此多难解之谜,有这么多国人难以理解的怪现象?首先,这同印度文化的主体是宗教文化有关。其次,同印度传统哲学思想有关。这一思想主张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万物轮回。再次,同印度文化是苦感文化有关。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赎罪;中国流行乐感文化,相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煮牛宰羊且为乐」、「莫使金樽空对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即使在现代,大多数人仍奉行素食主义,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此外,印度文化是张扬个性,强调存异的文化。正由于这些文化特质使得印度包容了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冲突与矛盾后,仍能平和安静,充满人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