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2015-04-02 16:43:46)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图片

杂谈

分类: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域

尚文路133弄龙门邨位于老南市的老西门东侧,北通先棉祠街。原来是清代著名士绅李筠嘉的吾园,李为母亲请得“诰命”,建一石牌坊。同治四年(1865年)道台丁日昌购地建龙门书院。民国24年,江苏省立上海中学搬迁,内地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将基地规划成53块土地出售,由业主各自建房,取名龙门村,石牌坊移到西偏迎勋北路。基地面积23.14亩,共有94幢房屋,其中独立住宅6幢,3427平方米;新式里弄68幢,18324平方米;旧式里弄2幢,561平方米。石牌坊于1973年拆除,建造简易工房1幢,252平方米。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龙门村高大的弄门和过街楼气势不凡,下有拱形入口,上为飞檐翘角式两层门楼,高大华贵,中西融合。

地址 里弄 式样 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
尚文路133弄1—105号 龙门邨 新式里弄  1934年 砖木二、三层 94幢 17734方米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中心弄二侧建筑比较宽敞干净,弄堂内有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住宅多种类型。总体布局整齐,单体多种式样,有的为中式,有的为西式,有的采用西方古典装饰或装饰艺术派装饰。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南立面的普通新里建筑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尚文路133弄10号仁庐 独立花园中西式住宅,有当时名人墨客伊立勋题名------“仁庐”,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三层中西结构,高高的清水青砖围墙,据居民称仁庐是著名工商界人士荣家亲戚,也姓荣,现住宅一半出让办展馆,另一半自住。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95岁的荣老先生当年是看着爸爸请人把这幢房子造起来的。“伊个辰光,我初中三年级,大概十六七岁。我记得很清楚,我跟阿拉爷(爸爸)去看55号,伊拉房子比阿拉造得早。我伲(我们)房子呃式样是参照伊拉呃。”1937年,房子造好,没想到抗战开始了。老先生跟随就读的大学迁到内地读书,父母和哥哥、姐妹逃到法租界去暂住,一家人直到1946年才搬进来。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地上的圆点马赛克是近80年的老货了,嵌在地上的风水铜钱也保留着。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自从这里开出了一间画廊,乌漆实心的厚木大门向公众敞开。确切地说,这间画廊占了仁庐的一半面积。一道竹篱笆把四开间和庭院一分为二,也像一条中轴线,把这间对称结构的房子分成了两半。如今,房子一半是画廊,另一半还住着居民。听说是房主的大儿子过世后,他的后辈把一半的房子卖出去的。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画廊这一边的房子经过修缮、装修,基本保持了原貌。天花板上的石膏吊顶是花型图案,楼顶晒台的烟囱上,围砌的青砖刻着工匠的名字。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10号北立面
荣老先生的女儿还记得,小时候13号那里有一道铁门,弄堂被分隔成“前龙门邨”和“后龙门邨”。直到“大跃进”,弄堂前后才联通。“小时候我只在前头白相,后头是不去的。以前1号里住的都是老师;11号以乔家为主;12号里一家姓于(音),一家姓章;13号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蹲过越南留学生……现在是都变掉了。”随着时代变迁,龙门邨里的居民几经更迭。至于自家的情况,荣老先生不愿多讲。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10号北立面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10号北门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比较典型的石库门,二厢一堂三开间,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30号石库门的门楣上雕着两头石狮子,下书“厚德载福”四个精美大字。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堂内立面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走进弄堂,主弄有三四米宽,每排房屋之间的间距都挺大,布局整齐,显得开阔疏朗。当年,大小老板蜂拥而至,先买土地,再各自请建筑师设计、建造。因此,和其他上海弄堂整齐划一的建筑式样不同,此间的6幢独立住宅、68幢新式里弄和2幢旧式里弄,几乎每幢都不一样。其中既有中式民居式样,又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等西洋建筑风格元素,被人称为“微缩的万国居民楼”。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龙门邨71号直接在石料门框上刻了两串铜钱,大有招财进宝之意。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尚文路133弄龙门邨2号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吾园街龙门邨东侧,河南河南南路790弄1-5号龙门邨东二门河南南路790弄1-5号南路790弄1-5号

吾园街原吾园弄,明嘉靖年间(约16世纪中叶)辟路,由也是园弄至先棉祠北弄。长254米,宽3.4~6.4米。以原吾园命名。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临吾园街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吾园街有龙门邨(东二门)---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吾园街龙门邨支弄(东二门)-----肆衖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龙门邨西侧是迎勋北路
迎勋北路北起蓬莱路,南至中华路。长346米。曾名龙门书院路、应公祠路。1964年改今名。沿路为住宅。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迎勋北路龙门邨西侧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迎勋北路龙门邨西侧支弄----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迎勋北路龙门邨西门,石牌坊移到西偏迎勋北路,石牌坊于1973年拆除,建造简易工房1幢,252平方米。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先棉祠先棉祠街
临北先棉祠街

先棉祠街(黄婆庵弄)西起迎勋北路,东至河南南路。长184米。宽4.1~6.6米,清道光六年(1826年),沙船运粮百五十余万担,由海运抵天津交官,二个月内运毕,官民庆悦。上海士民以沙船云集上海,实缘布市,海壖产布,厥本黄婆,为崇功报德,遂建黄道婆祠于西门内半段泾,黄道婆祠又名先棉祠,街由祠得名。祠南有先棉祠南弄,祠北有先棉祠北弄。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龙门邨北门先棉祠街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先棉祠街龙门邨。邨名《龙门邨》由皖南休宁书法家、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的朱曙先生在1935年题写。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龙门邨的历史沿革
老城厢尚文路133弄龙门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