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谈巷议)如厕方便不仅仅造福流浪汉

(2012-05-17 00:37:48)
标签:

杂谈

普嘉

 

    昆明环卫工人对流浪汉在盘龙江边随地大小便没辙了。流浪人员到底该怎么管,街道办、城管、救助站都没有有效办法。昆明市人民政府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保障人权,强制救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对流浪人员现在仍无较好的管理办法。有市民呼吁,江边公厕能否免费和早些开放,以方便流浪汉如厕。(5月15日 《春城晚报》)
    流浪乞讨人员带来的城市环境卫生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实事求是地说,随地大小便也并非全部是流浪汉为之,城市居民找不到厕所也可能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公厕一般都要到早上8点后才开门,紧闭的公厕大门同样会阻碍需要“方便”的市民,随地大小便也是无奈之举。于是有人建议公厕早些开放或通宵开放,来解决这个难题。
    流浪汉本来就没什么钱,让他们交钱再上厕所很难做到。问题在于,公厕的本来意义就是应该对公众免费开放的,现在昆明的公厕基本要收费,就算市民出得起那几毛钱,也不应该让如厕必须交费成为理所当然的常态。现在市民的“公厕能否为流浪汉免费开放”呼吁,倒不如更彻底地规定必须免费对公众开放,还公厕的本来面目。
    无论是公厕早些开还是免费开的建议,其实都是解决了现有公厕的问题。事实上,现有公厕不够用,或分布不合理也是症结所在。当你走在大街上内急了,经常压根就找不到厕所,你为了找厕所得到处问人看标识,七绕八拐走很长的路才能上厕所。作为文明人,白天你就得憋着,到了夜深人静,周围没人很可能就随地方便了。话又说回来,人家流浪汉风餐露宿的,要是把住的地方搞得臭烘烘、脏兮兮的也难受。相反一个有房子住的过路人倒更可能破坏公共卫生没有顾虑。报道中也提到“树枝上挂着四五个塑料袋,里面全是粪便”。猜想那些来去匆匆的过路人不会去准备塑料袋吧?
    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不再强制收容遣送后,管理流浪汉只能用自愿接受救助的办法。官渡区执法大队派出工作人员对火车站片区流浪人员进行了登记,同时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救助,但结果却是在发现的24名流浪人员中,仅有两名愿意接受救助。大多数流浪乞讨人员拒绝救助,但不表示他们不愿意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上夜班的缘故,我经常凌晨去银行通宵开放的ATM机取钱存钱,发现很多流浪汉会到这些银行的玻璃房里睡觉。相比外面,这些安装有ATM机和摄像头的密闭空间更安全、更能遮风避雨。
    一个没有乞丐的城市和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他们有的宁愿流浪,靠捡垃圾或乞讨为生,也不愿意接受政府的救助,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宽容。善待流浪乞讨人员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就拿公厕问题来说,流浪汉如厕方便了,其他市民同样方便了。就连流浪汉都生活得不错的城市,别的城市居民生活得也更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