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铁蛋语言发育嘟嘟熊小小孩影院睡前故事301 |
分类: 育儿心得 |
铁蛋从出生到六个月前都特别爱开口说话,说了别把人吓着,他出生的当天就叫了一声“妈”,叫了一声“奶”。满月时,我去洗涤尘埃,他要去找我,他大姨抱着他说,“你还要看看啊?”他回了句,“看看!”三个月时,他经常说,“妈妈,饿呀,奶奶蛋蛋!”四五个月时,他咿咿呀呀就爱说,他奶奶说,“瞧,这还出了个说客呢!”我自信满满地认为,铁蛋语言发育这方面会和他爸爸一样呢——据他奶奶说,他爸爸小时候会坐着就会说话了。
可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铁蛋在六个月以后突然不开口了,直到25个月。把他爷爷奶奶气坏了,对我这个当妈的颇有微词。后来,看电视、网络、报刊等获得信息,原来孩子最初的50个词学起来比较费劲,这50个词成为孩子说话早晚的瓶颈。如果掌握最初的50个词快的话,孩子说话就早。
那么怎样教效果更好呢?我总结自己失误的教训,得出以下几条供博友参考。
- 单音节扩充
当孩子会发单音节词时,比如“掉”“拿”时,妈妈没有顺势将其已有和未知相衔接。比如,铁蛋会说“掉”,妈妈应该教他说“掉下”“摔掉”“掉了”“球掉了”等等,帮他从单音节扩充到双音节。
- 做个讲解员
带孩子的人不善言辞没关系,但最起码有自说自话的能力,即自己做什么能表达出来,最好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向孩子讲述。比如,妈妈切菜时,指着刀具就要问:“这是什么呀?”自答:“这是刀,切菜的刀!”同时要说;“刀可以切菜,但要当心不要切到手指,会受伤的。”既让孩子学语言又给孩子讲安全教育。孩子口语发育时期,这种方式收效要比我成天唐诗、儿歌地背诵更有效。
- 睡前故事要以精读为主
铁蛋自8个月起就按照301医院儿保专家刘欢欢建议进行睡前讲故事,以培养他的语感。但是,选择内容我现在觉得有点遗憾,我选择了比较适合3岁以上幼儿的读物,童话故事和《增广贤文》,机械地照本宣科,故事对一个小婴儿来说有些冗长,对语言发育收效甚微。照本宣科不如脱稿讲述,故事不宜过长,短小精悍的故事更有效,每天变换故事不如一个爱听的故事高频出现。故事讲述一段日子后,采用提问回答方式(类似英语的阅读理解方式)进行互动讲述,孩子对故事更加感兴趣,参与度增强,记忆力提高,更乐于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人没有瑞瑞妈那样的自编故事才华,只好参照《嘟嘟熊画报》和《小小孩影院》系列丛书,先把故事背下来,然后再给铁蛋讲。讲过一段时间后,再用互动方式让铁蛋参与进来。如,我把《嘟嘟熊画报》上的《天黑了》故事改成,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小星星也出来了,铁蛋困了,打了个哈欠。嘟嘟熊看见了,也打了个哈欠......铁蛋、嘟嘟熊、小青蛙、小鸟都打着哈欠,天上的小星星看见了也打了个哈欠,大家都睡着了,夜晚真安静,真好。
这个故事基本语言就是“某某困了,打了个哈欠。谁谁看见了,也打了个哈欠”。反复重复一句话,家长只要提问是谁打哈欠了?谁又看见了?孩子很容易就回答上来,因此很容易就会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一旦讲出一个故事后,孩子自信心和兴趣就增强了,就会想讲述更多的故事。
此外,孩子不会说话,有几点和妈妈教没太大相关性的要点在此也提示如下:
- 孩子接触的语言环境不要太复杂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家庭语言环境的复杂,特别是方言太多情况下也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因此拒绝开口讲话。
- 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孩子想得到所需,一定让他(她)说出来,不能一指,家长就给拿过来。即便拿,也先告诉他这个叫什么,等到下次再拿时,让他自己说出来。
- 要锻炼孩子咀嚼功能
给孩子的食物要随着月龄和牙齿的增长,逐渐作粗,锻炼孩子咀嚼功能,这种训练不仅有利于牙齿生长、消化功能增强,还是孩子发音的必须。因为据专家介绍,发音也是需要一种肌力的,孩子长期得不到这种训练,发音就比较困难,易出现浑浊不清的现象或者想发音却不会发的现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