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际穿越》——诺兰向电影神坛的平庸穿越

(2014-11-23 22:49:25)
标签:

星际穿越

诺兰

电影

影评

李宗衡

http://s1/mw690/001Fd9u9gy6NY9IZFrWa0&690

《星际穿越》——诺兰向电影神坛的平庸穿越
  
李 宗 衡
2014年11月23日晚

 

 

 

  已故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评价影片和影人一向中肯准确——诺兰不是下一个库布里克,诺兰也不是下一个谁,诺兰就是他自己。
  
   这里面有多重含义,无关褒贬。
  
  据说,当年诺兰的第二部片子《记忆碎片》在电影节上首映的时候,罗杰•伊伯特也在场,当时诺兰的团队高兴极了,说竟然他都来了。结果,不一会儿,伊伯特慌慌张张站起身,寻找出口,嘴里轻轻说着,我怎么走错屋子了。
  
   这里面也有几重意义。一般,诺兰的脑残粉说起这件趣闻,都会立刻想到一个句式——所有的大师都是从没人理的苦孩子过来的。
  
   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
  
  看《星际穿越》之前,我密集的看了几部影片(有的是重看多遍的),当然,都跟这部片子有着一定关系——有些是宣传部门列举的诺兰心中十佳,有的是诺兰的制片团队或者诺兰自己亲口提及的相关影片。这里,有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有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也有沃伦•比蒂的《烽火赤焰万里情》(《星际穿越》的纪录片穿插手法就是模仿这部电影)。库布里克的作品我每年都会反复看上很多遍(全部作品),所以自然不必说伟大的《2001:天空漫游》了。诺兰的新作《星际穿越》我期待了很久,从他放出第一个项目消息,我就开始期待,严重期待。根据诺兰现有的制片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我一直最期待的,其实是看到他做出一部真正惊世骇俗、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影片,换句话说,就是我常说的我期待他彻底把电影拍“飞”。
  
  绘画中,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才华横溢,每每出手便是杰作,而且作品气质仿佛浑然天成,毫不费力(委拉斯凯兹、戈雅、席里柯、马奈、莫奈都属此类);另一类画家敦厚扎实,也屡屡留下名作,但总是让人感觉吃力、挣扎、不通透,虽然有时相当见分量(德奥体系的画家居多)。诺兰之前的作品总让我隐约感到他的第二类艺术家气质,看完《星际穿越》,这种感觉被确认。我始终认为《盗梦空间》是诺兰最得心应手的作品,沉稳扎实,节奏有致,出入自如。《星际穿越》让我想到《白夜追凶(失眠症)》、《致命魔术》甚至《记忆碎片》,虽然都有各自的分量感,但是都让人感觉作品做得十分吃力笨拙。
  
  影片在国内确定上映时间时的连带消息“本片在国内无胶片IMAX版本”令人十分沮丧,至少令我沮丧。也就是说,国内没有真正意义的IMAX版本,根本看不到巨幕上宏大无比的近似于方形的1.43:1画幅(我对这种画幅非常痴迷,仅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那是电影艺术最美的部分)。对于诺兰,影片效果是不完整的,阉割过的;对于诺兰的粉丝,……当然,对于诺兰的中国粉丝,多数粉丝,或许根本无所谓。自从听到这个消息,我的期待度迅速下滑。之前《黑暗骑士的崛起》上映时,我曾对比过胶片IMAX和普通数字影厅的效果,简直两部电影。所以,这一次,我的真实观影感受——我没看到足够壮观的太空景象和足够长、足够具有代入感的穿越段落——就似乎无从谈起了。
  
  有好多朋友说看《星际穿越》哭得稀里哗啦,也有说剧本很棒的。我却认为诺兰在这部电影的制作中破坏了电影的“单一原则”(塔可夫斯基总结得最为明确)并造成了不良影响。他将亲情内容与太空景观、理论物理并置,期望两者兼顾且互相借力,但最终,我们却看到只是较为一般的文戏,以及在接近三个小时的篇幅里诺兰讲述的喋喋不休、仓促和力不从心。我一直觉得诺兰指导的文戏一般,或许是我与之比较的对象较为极端,当然跟剧本设置也有很大关系,但通篇不难看出,文戏几乎都靠主角马修•麦克唐纳(我挺喜欢的一位男演员)一人催情,最后那部分他与老年女儿的对戏概念极好,但没有深入进去,草草了事,个人认为不及大卫•芬奇《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耐心与手笔。我夫人看完影片觉得,对于诺兰这部作品的野心,成片显得时间仓促且话语力度不够清晰透彻,影片显得过短,且不够深入。对此我深以为然。就电影(其实不只电影这一门艺术)的所谓“单一原则”来说,诺兰的星际探索无法与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相提并论,它显得琐碎、小气、缺少大将风范,甚至连卡隆的《地心引力》在它面前都显得异常舒展、简练、大气。看《星际穿越》之前我曾跟一位影视圈的朋友聊起诺兰(她当时刚看完),我说我担心诺兰过于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我期待他这次出手百无禁忌,挥洒出混蛋般的疯狂气魄和魅力。然而,诺兰终究是个暖男,一个好丈夫,一个情感经历过于清澈单一而导致情商受限的老好人。
  
  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关于五维空间的实体、影音展现,这是我看到的诺兰最大胆最自我的一段表达。许多观众都对这部硬科幻类型的电影中“硬科技”一部分惊叹连连,或许惊叹者都是所谓的“理科男”和科幻迷吧。但我觉得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些都是收买人心和借力使力的技术伎俩,我不是“理科男”,更不是科幻迷(从没受到过“类型电影”的单向熏陶),所以对这一值得称道的段落也没什么太多想说的。可以说,这一概念足够有趣,足够胆识,但确如一位朋友所说,终究还是限制在了有限的人类认知和假设里没有走得更远、更极端。
  没错,库布里克之所以伟大,正是在于他足够极端,足够抽象,足够冷男,足够有趣,甚至足够CULT。诺兰太“实”了,因而他的影片总是充满硬梆梆的、本来无需过强的“实体感”(那是某种绘画的要旨),我甚至在看《盗梦空间》的时候觉得若是大卫•林奇去拍这部片子将会韵味十足。他总是过于担心观众看不懂他的电影。他是个地道的老实人,但头脑又有着憋不住的疯狂,理智与才华永远撕扯打架,努力平衡,互相制约。有人说库布里克是尼采,诺兰是狄更斯。嗯,比喻虽显拙劣,但并非毫无意义。最起码的,库布里克充满诗意的特质(无论是技术表达还是思考维度)——仅这一点——诺兰一生都不会有。有些“才”是可以学来的,但有些,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秉性使然。从这部影片开始,我决定再也不将诺兰与库布里克先生愚蠢刻意的并谈。他们压根就不在一个梯队层面里。
  
  《星际穿越》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汉斯•季默的音乐和整个影片的声音设计(此刻,我就在边听边写)——深刻,贴切,抽象,宏大,感人。(当然,与理查德•斯特劳斯和小约翰•斯特劳斯的神来之笔没法比。库布里克绝对是诺兰的梦魇,他自己也说过。)
  
   “异形”之父吉格曾说,人的名气是什么,就是一边对你摇头一边又无比包容的人越来越多。确实,名气使陌生人成为你假象中的至亲。我最早知道“脑残粉”一词就是从知道诺兰开始的。现如今,诺兰的名气太大了,大得像一个娱乐巨星。也确实,他长得很帅,而且才华满满。无论怎样,感谢诺兰先生让电影(特别是高概念电影)看起来不那么愚蠢、低级,不那么没有出息。诺兰不是电影神坛上的一员,他被这个时代过度期许、过度神话了(他夫妻二人的营销过于成功了)。但不可否认,他的一部作品足以让我一口气为他写下三千多字的凌乱感想(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少了)。诺兰确是个传奇,他会是电影史上比较重要的一笔。他的出现是可贵的。他对电影艺术是严肃的。他的作品一次又一次令当今大众对影院和电影这两样东西肃然起敬。他对电影质感的追求是艺术家级别的。他对电影文学性的追求勤恳虔诚。他是有力的。他是改良好莱坞傻大片的重要帅才。他和他夫人艾玛•托马斯的制片模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和夫人在电影制作方面的榜样和追求。有报道曾说诺兰即便拍到《黑暗骑士》时都始终秉承独立制片的制片理念,这或许与他的出身(独立出资制片起家)和艾玛在Working Title影业公司长达五年的现场制片工作息息相关。罗杰•伊伯特在评论戈达尔的名片《随心所欲》时曾写过:“加字幕的电影过时了。艺术电影过时了。有自我意识的电影过时了。测试电影限度的电影过时了。现在电影的一切都跟大众有关:必须去庆贺甚至迎合他们狭隘的品味。但是,每代人中总有少量人会厌倦庸众的品味,在角落中寻寻觅觅,而戈达尔就在那些地方等候他们——狂躁不安、曲折暧昧、姿态撩人。”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我差点感动得哭出来,那几种“过时”的电影元素和素质全是我的最爱、我的追求。狂躁不安,曲折暧昧,姿态撩人——没错,我瞬间想起一位又一位仍坚持认为精良品质、深邃思考、实验探索永不过时的艺术家,诺兰也属之一。而诺兰在此更具价值的一点还在于,他让这些寻寻觅觅、追寻品质的人们不再仅仅窝在“角落”中苦等,他让这一切都发生得自自然然、大大方方,发生在这一切本来应该发生的地方。
  
http://s10/mw690/001Fd9u9zy6RzgT1nL36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